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8中国钢铁产业形势报告会”上,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祿如就我国钢结构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作了专题报告。陈祿如指出,我国已具备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条件,但在建筑钢结构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更快地发展。 “十一·五”建筑钢结构发展目标明确,大力推动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水平。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优先采用合理的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结构体系。大跨度建筑积极采用空间网格结构、立体桁架结构、索膜结构以及施加预应力的结构体系。低层建筑大力推广采用经济适用的轻型钢结构体系。要总结试点经验,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并逐步实现产业化。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争取达到国家总产钢量的6%,同时,建筑钢结构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扩展建筑钢结构所用钢材的品种,提高产品性能。研究和开发高性能建筑专用钢材系列产品,包括优质焊接结构钢、高强度优质厚板、热成型管材、优质可焊铸钢等。扩大冷弯型钢和热轧H型钢的品种和规格,包括大截面冷弯管材、大截面H型钢和轻型H型钢等。合理推广采用耐候钢、耐火钢、Z向钢和药芯焊条等。2010年,基本实现建筑钢结构用钢国产化的目标。
按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计算,钢结构产量每年按10%速度增长,2006年达到1738万吨,2007年预计达到2000万吨。按目前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钢结构产量达到2600万吨的预测将有突破。以下部分统计反映出钢结构发展势头可观:2006年浙江萧山地区钢结构达170万吨,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用量50多万吨,输变电塔150万吨,铁路桥梁达50万吨,公路桥梁和设置用钢量增加迅猛。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几个领域的钢结构量将会增加。主要是:火力电厂的建设还将加快,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厂房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近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也成为发展趋势,京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采用钢桥,高速公路中的护栏、收费站、交通标志的钢结构用量也不少。还有飞机场、火车站的新建和扩建;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量会增加,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都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钢材消耗量会明显增加。如北京每年用于高架桥用钢约2万多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青会的配套设施将采用大量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发达国家却达到40~50%。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按多层、高层建筑平均每平方米50公斤钢材计,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上述数字还未将农村建筑用钢结构统计在内;由于我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在国际工程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年国外企业在中国采购钢结构有所增加,许多钢构厂承接了海外订单。
但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钢结构产业是符合节能环保型、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认识还有待提高。最近几年日本、加拿大、英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发表了很多文章,专门论述发展钢结构房屋的优点和措施,可供借鉴。二是设计理念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如目前超高层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大都由国外建筑师的方案中标,他们在规划、环境、建筑、功能上确有独特之处。但连接节点过于复杂,消耗过多的钢材并给制作和安装带来更多难题,也增加了工程成本。三是部分地区钢结构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起,导致产能过剩并浪费大量资源。四是市场运行不规范,投标企业竞相压价加上钢材涨价,造成加工和安装企业亏损。五是钢结构科研开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标准及应用规范、规程缺项、滞后;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六是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管理、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七是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缺乏,尤其在中小企业更短缺,企业技术质量和管理工作都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八是行业协会作用和功能远未到位。特别在规范和引导市场秩序、服务于企业、开拓钢结构市场、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