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发展为了人,而且发展也必须依靠人。要实现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求发展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原动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满足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制造业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先进设备,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数控机床的应用,使人的工作性质从简单重复的体力操作为主,向知识、信息处理即智力劳动为主转变;工作范围拓宽,学科交叉,人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骤增;传统制造业的以个人分工和串行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着团队协同和并行生产方式为主转化;制造业顺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服务特征愈趋明显,每个员工和部门都要按照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而工作;现代制造强调在智力劳动中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制度、环境和文化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关于人才,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社会上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夸浮躁、弄虚作假和不求实效等不良风气,也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仅着眼于知识、技术和业务能力,更不能只关注论文、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必须充分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谓人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人的身体心理素质、科学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等。对创新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必须坚持综合素质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第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程教育要贯彻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一大批熟悉机械—信息—材料—工艺技术和世界多样需求文化的产品设计师,熟悉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工艺师,能操作、维护先进设备和数控生产线的技师和技工,具有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营销人员及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的律师等,以适应今天和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为中国制造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当年德国人曾将其培养目标明确、工作作风严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层次结构清晰的工程教育体系视为造就德国制造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