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技术进步,为焊接业发展助力 —访北京市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明兴
2008年4月23日,首届北京•下萨克森(德国)职工国际焊接对抗赛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我们见到曾在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工作过12年的杨主任。为加强企业和民众对工会组织的了解,扩大本次中德对抗赛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本站记者对北京市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明兴进行了专访。
“我们的宗旨是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企业的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杨主任娓娓道来:“北京市总工会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应该从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方面入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比例太小。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职工们搭建一个利于钻研技术、钻研业务的平台。同时形成一个舆论导向,让技术职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感觉到学好技术的社会成就感。比起逢年过节送米送面更能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更好的体现工会维权的职能。”
搭建平台就得举办活动,创造条件。在3月27日的中德对抗赛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已经感受了北京市总工会对这次对抗赛的重视。但是,对抗赛只是首次举办,北京市总工会是否将这样的活动作为例会不间断地举办下去,并且将这种活动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呢?笔者得到答复是肯定的。
“在2003年,北京市启动了名为‘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努力扩大技工队伍。中德的这次大赛,名在比赛而实在培养。培养职工主动钻研技术的兴趣。从前,我们的职工都是迫于下岗的压力才去学习。现在,我们要让他们的观念得以提升,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学习技术,获得比赛名次,不仅会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市劳动局将颁发证明、奖励等。而且其所在公司也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受到企业的重视。要让他们去为了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拔尖而努力学习。所以,此类大赛,我们不仅要不间断地举办下去,打造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且,我们还要以此为基础把它做大,做广,做深!” 不过,在这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很多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这次大赛的性质与社会上的一些商业活动有什么区别呢?杨主任为我们做了简单明了的解答。
“这基本上是一场公益活动,是我们市总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商业活动是为了盈利,而此次大赛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搭建一个职工合作交流与技术学习的平台,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乃至全国的技术性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目的是达到社会共赢。” 焊接是个关联性的行业,与很多行业都有关系。同时,国际上的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国际对抗赛是否存在着一些难点呢?北京市总工会又将如何克服呢?
对此,杨主任说:“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共通的标准来衡量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焊接分为好几种技术形式,有些技术人员可能仅在一种形式上有所建树,而涉及另一种技术时根本无从下手。我们搞活动,虽然总体目标是要达到一个社会的共同赢利,但是关键还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我们也希望,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克服问题,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科技进步中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去制定一个共通的标准。不过目前看来,制定这个标准还不易实现。”
在焊接行业,除了我们所说的中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技术差异外,同时还存在着地区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差异,如何打破这种不平衡呢?杨主任向我们透露了工会的帮扶措施。
“第一,解决培训场地;第二,组织各种活动,引进新思想、新工艺、新技术、新项目;第三,成立专业委员会,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组建团队,深入企业,解决难题,为其办实事;第四,给予技术突出者一定的奖励,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舆论做导向,使全体职工重视技术,促成一个争相学习的大环境。”
2008年奥运会鸟巢工程的建设,让我们看到国内优秀焊接人才的稀缺。杨主任表示,这次中德对抗赛只是个尝试,目的在于激发更多人来关注焊接人才,以后有机会市工会还将尽****的努力来组织大量的有意义的活动,以促进技术交流,推动焊接技术和焊接人才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