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重组已走过几个阶段,但中国钢企的数量并没有随着重组的进行而显著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钢铁业兼并何以越并越多?
本报记者 李金玲报道
“重组不是目的,只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手段。”山西晋城钢铁集团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感叹。
分析目前的钢铁业状况,单从产能上看,全世界的粗钢产能截至目前,每年超不过13亿吨。而我国的粗钢产能已达到6.5亿吨,占世界钢产能的一半;从人口上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说明中国人均拥有钢铁比世界人均拥有钢铁量多一倍。“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需求的踊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警惕供求关系逆转的事实。一旦市场承受不住产品过剩的压力,就会造成库存增加、销售不畅、价格回落;给企业带来限产、压产、甚至造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差的企业停产,倒闭的事情发生。”业内人士分析。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组走过几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21世纪前5年的缓慢推进再到2005年后的加速推进,钢企重组开始走上一条正常的轨道。但中国钢企的数量并没有随着重组的进行而显著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产业的集中度也没有提高。众所周知,这种低的产业集中度来源于一大批中小钢企,整体竞争力弱,在资源使用上也很难做到完全合格,这样便造成了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不足。
因此,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多方努力推进并购重组。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2003年已经开始,但是整合效率却不明显。
近几年,武钢重组涉及到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中南六省区以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西藏等西南五省区,地域分布较广。而鞍钢则将目光放在了西南攀钢系以及省内与本钢的大整合。
6月19日,河北钢铁集团宣布旗下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提速,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力争在本次重组完成后一年内首先将舞阳钢铁和宣钢集团等优质资产注入存续上市公司;在铁矿石谈判接近尾声的时刻,宝钢也把精力放在了企业的并购重组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也曾公开表示:“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兼并重组才是钢铁业生存之道。”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其中明确以宝钢、武钢、鞍钢三大央企联合重组起到带头作用。然而在今年三四月份各地地方政府均陆续推出了各自的钢铁产业规划。
分析人士认为,做好并购重组这件大事,必须加快行业摆脱亏损的被动局面,并要对成功重组并购对象给予政策性奖励,还必须充分考虑钢铁重组并购对地方GDP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避免地方保护。
这位分析人士直言,中国钢企的数量为什么不降反升,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及对政府收入的需求。“一个钢铁企业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劳动力。”
“重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山西晋城钢铁集团这位负责人强调,重组不是两个企业产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上升到集团层面的战略布局。“通过对重组双方的对比和综合,集团层面调整生产方向,重组后的两个企业不应当还存在着竞争,而是形成互补的关系。此外,重组后,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产品销售方面都可以统一规划,这样才能****化地实现重组的规模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