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今年1至9月钢铁行业的运行状况,今年前9个月,钢铁业运行状况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供需矛盾。首先,钢铁生产总量过高,供给大于需求。今年1至9月生产粗钢42040.06万吨,同比增加2936.88万吨,增长7.51%。1至9月粗钢平均日产153.99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5.62亿吨的水平。其次,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但钢铁产品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使得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数据显示,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的拉动下,1至9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可供资源量)42177.22万吨,同比增加7020.94万吨,增长19.97%,扭转了2008年8至12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2.34%、需求明显萎缩的状况,转为需求明显较快增长,预计四季度及明年初将继续保持需求增长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1至9月同比下降68.26%,进口同比上升36.92%;1至9月出口、进口相抵折合粗钢净进口137.16万吨,而上年同期净出口粗钢3946.9万吨,形成明显的反差。这一变化使得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对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带来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数据表明,未来钢铁业困难和挑战并存。
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钢铁名列其中;在六大产能过剩的重点调控行业中,钢铁业也位居其首。一个“振兴”一个“调整”,钢铁业频频遭遇点名,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一个“振兴”一个“调整”,看似矛盾,实则内容一致,即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
从当前粗钢生产的发展态势看,如果四季度钢铁生产设备按常规进行检修,粗钢生产总量有所下降,全年预计生产粗钢5.5亿吨左右,比2008年增产5000万吨左右,增长10%左右。
由于生产总量过高,加剧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中钢协报告称,如果全年粗钢产量突破5.5亿吨,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钢铁产业中的供需矛盾使得产能过剩的弊病日渐突出,而大中型钢企的盈利状况也表明钢铁行业整体恢复比较缓慢。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企业盈利出现下滑,亏损面扩大。今年1至9月,纳入统计的70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4.39%,利税同比下降62.55%,利润同比下降77.65%。1至9月,70户大中型企业中,10户亏损,同比增加3户,亏损面为14.29%,比上年同期扩大4.29个百分点。
中钢协有关人士称,考虑到全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有可能进一步加深,钢铁业的现状在四季度较难改观,因此对今年四季度钢铁行业的运行态势绝不能盲目乐观。报告显示,今年9月末,26个大中城市社会钢材库存达到1113万吨,比年初增加530万吨,增长90.9%;9月末68户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钢坯库存合计1154.8万吨,比年初增加144.11万吨,增长14.26%。由于社会库存及企业库存不断增长,将促使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进一步下滑,企业盈利下降,亏损企业增加,四季度及明年初钢铁行业的运行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面对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铁生产总量过高的情况,国家多部委为实现钢铁行业稳定健康运行和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或正在制定相关政策。中钢协称,为应对四季度及明年初钢铁行业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钢铁行业应当坚持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工作重点上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二是大力淘汰落后和低水平钢铁产能;三是大力推进钢铁企业改革,特别是实施企业兼并重组。
而今年以来钢铁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有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汇率变化因素和针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中钢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改善钢铁产品出口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并加大支持出口的力度。
中钢协同时强调,当前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混乱,特别是人为的炒作对钢铁行业稳定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从规范进口铁矿石流通市场秩序出发,关键是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认真执行其相关规定。包括实行铁矿石进口信息上报登记制度,未通过登记核准的进口合同不准进关;全面实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统一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价格;重新核准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减少进口企业数量等。
国泰君安一位研究员表示,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提高,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钢铁业的后期复苏可能表现为:淘汰落后产能所遭受的阻力减少,执行力度将加大;行业对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都将有所提高,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大钢厂有望通过限产手段来调节市场价格。接下来几年可能是中国钢铁业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