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奔驰,黄沙飞舞。去年7月中旬,“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进入倒计时。
一天上午,演习还有20分钟就要开始了,俄军第5集团军装甲处处长阿列柯谢·古谢夫焦急地找到我军装甲技术保障负责人请求支援。原来,他们一辆坦克水箱散热管破裂,俄军几名官兵修了半天也没弄好,最后不得不请中国军人施以援手。他们都清楚,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将影响整个演习行动。
中方保障人员当即表示一定会尽****努力。然而,要在短短的20分钟内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谁心里也没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少此类焊接工具,我方装备维修保障人员也无能为力。此时,距演习开始只有15分钟了。古谢夫处长脸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这是对我军装备保障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国军人修复技能的一次挑战。
“让我试试吧!”关键时刻,负责保障野战装备现场展示任务的上士佟明哲自告奋勇。
古谢夫处长看着身高只有1.60米的小个子中国军人,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怀疑,但时间紧迫,来不及多想,他便把损坏的散热铝管递给了佟明哲。
这段铝管直径不到5厘米,管壁只有两毫米厚,属于薄壁件,上面有约1厘米长的裂缝。
由于没有专业工具,佟明哲便用普通的焊接工具实施维修。佟明哲清楚,铝的熔点低,焊接稍有不慎,极易使裂缝变得更大。但他更清楚,在中国搞联演,中国军人绝不能在俄军面前“掉链子”。
凭着精细的焊接技术,10分钟后,铝管焊接完毕。
此时,古谢夫处长还是不相信这名小个子军人的能力。他把矿泉水倒进铝管里测试焊接质量,结果没有丝毫渗漏。他当即向眼前这位中国士兵竖起了大拇指。
佟明哲是沈阳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零件修复连的兵,是有名的“焊接大王”。在修复连,像佟明哲这样的“大王”太多了。
近年来,新装备列装速度加快,对修复连官兵的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