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大队受领了第三代信息化主战坦克形成中修能力的任务。配套研制生产加工工装(注:工装是修理装备时进行固定、定位的辅助设备),是新装备形成中修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和内容,由一个连队来担此重任,在全军尚属首次。
既没有图纸,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连长寇守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困难如山,过河都无石头可摸。”
“这套工装不仅要适用于这种新装备,还要适用于早先列装的几种型号的装备。”在研制工装过程中,专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要注意多项兼容、综合集成。
“研究兼容、集成,一个小连队哪能有这本事?”当时,不少人用怀疑的目光看修复连的官兵。
“专家搞研究,也是一点点实践摸索,只要肯下工夫,没有过不去的山。”连队官兵誓用行动证明一切。图纸设计、数控加工、激光切割能手全员上阵,其他各工种尖子全部“加盟”,连队干部全程参与。
连队的助理工程师王亮、排长张鑫擘负责图纸设计。测量数据,CAD制图,科学分析,修改图纸,经过3个多月的钻研,23幅图纸正式“出炉”。前来鉴定的专家赞不绝口:“专业的水平,一流的图纸。”
今年4月中旬,连队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修复新型坦克的两个主动轮,完成时限为一天。
任务就是命令。连队立即组织清洗、焊接、数控加工等工种人员布置任务。一场小型而精彩的“修复战”紧张有序地拉开帷幕——
清洗除锈。排长丁宁和直招大学生士官鹿宏亮操控着新引进的设备,利用高压水枪,清除主动轮表面的油污和锈渍,前后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干净利落地完成。排长丁宁告诉记者:“早些年采用人工清洗,用钢刷子擦、打、汽油冲洗,要4个人干一上午才能完成,而且质量与现在没法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