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焊接。在全军首个“机器人热加工中心”内的电脑上,上士佟明哲击键如飞,一组数据跃然屏幕之上。同时,在战友的配合下,他熟练按动电钮。顷刻间,焊花飞溅,“机器人”按照指令实施作业。不到两个小时,两个主动轮焊接完成。
数控车削。上士张宇熟练地把焊接好的主动轮装夹好,输入程序数据后,一按开关,“大个儿”数控车床按照指令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一个小时后车削任务完成,质量鉴定:尺寸精准。
谈起官兵运用高新装备维修保障的历程,连队指导员李柏松说:“官兵们为追逐高新技术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手上的硬功都是脱了几层皮换来的。”
7年前,大队在全军率先建立了“装甲装备修复件工业机器人热加工中心”,但不少官兵对能否驾驭高新设备产生了“恐高症”。刚从军校毕业的现任连长寇守丰被委以重任,由他带领一名技术骨干攻关。
操作“机器人”,要掌握焊接参数,进行数控编程,可他们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选准速度、气流量、焊丝长度等参数。在没有任何经验、公式的条件下,两个人只有反复编制程序,然后进行焊接调整,一点点摸索经验。两个多月里,两个人没日没夜地编写输入指令150多万条,一一存储进“机器人”系统。他俩最终成为我军最早掌握此类“机器人”的人,“机器人”焊接技术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的修复连,“机器人驭手”、“数控大拿”和“激光能手”的“军中高级蓝领”云集,有11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连队也被沈阳军区授予“装备保障红旗连”荣誉称号,成为军区装备系统首个被授称的连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