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绕不开的产能掣肘4月以来钢价弱势运行并未反弹,从已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成本改善驱动的盈利恢复普遍低于预期,这与行业产能出清、底部调整趋势根本扭转的逻辑大相径庭。实际上,2季度盈利恢复驱动仍主要源于需求企稳,但因为存量产能弹性制约,需求企稳的增量效应显得较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业产能调整仍处于增量放缓阶段,过去累积的庞大存量产能出清需要足够的时间。
从“交易成本”到“国企改革”总量增长停滞之后,发展方向自然转向存量的结构调整。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不难发现,“交易成本”与“产权”的分析框架为当前国企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切改革的目的就是明确产权归属和通过制度的重新安排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运用市场的价格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1、在油气输送管道需求端,由于中石油买方垄断导致油气管市场二元结构分化和体系内钢管企业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如果目前垄断性质的干线订单面向市场化招标,需求端的改革将为油气输送管带来竞争市场结构性的扩容;2、在钢铁供给端的国企改革路径,一方面可以参考类似南昌钢铁自发性(满足地方财政压力大、钢铁产业边缘化和钢企盈利低三个压力条件)地方国资改制;另一方面,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由中央设计,作为行业龙头和国资委标杆试点企业的宝钢股份、集团公司率先成为央企改革试点的新兴铸管也有望率先自上而下的推进。
忽略要素刺激,拥抱变革红利之所以可以忽略要素刺激,一方面,如果资本投入等典型的政府刺激能够解决长期增长的问题,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转型就沦为伪命题;另一方面,政策刺激虽有利于需求阶段企稳,但基于预测政府态度的择时投资成为押大小,很难确保下一次继续有效。作为典型需求驱动的中游制造业,只要周期需求增速下行,指望钢铁行业出现周期上行右侧拐点的概率几乎为零。虽然正在发生的成本压力缓解与产能调整有利行业夯实底部和产业链地位上升,但行业只是从负面转向中性具有中期的配置价值,仍不具备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条件。当市场从对宏观周期的乐观预期转向对经济变革的期待,股价表现也从行业整体上涨转向个股分化和题材概念股涨幅靠前,实际上,行业自身基本面至今仍不是本轮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对行业基本面过多的讨论无助于投资上的增益。我们建议单纯的从投资策略出发,寻找变革可能带来的预期差和超额回报,个股方面,建议受益内生性国企改革的玉龙股份、金洲管道、宝钢股份、新兴铸管;同时建议构建组合博弈外延式变革,包括四方达、恒星科技、首钢股份、华菱钢铁、新钢股份、凌钢股份、中原特钢、沙钢股份、江南红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