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工研院)是广东省工业领域主体科研机构,按照打造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科技合作层次高、产业支撑作用强、合作领域广而精的国际化人才和技术高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在组织机制、平台方向、人才集聚、重大项目、基础设施、技术推广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举措,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通过与国际上知名的科研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不仅充分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也顺利将自身产品输出至国外市场,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主要合作伙伴及合作进展:
联合共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乌研究院) 积极探索以“平台—机制—人才—项目—成果”为特征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实现了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创新体系的有效衔接,为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体系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中乌研究院第一期启动的现代焊接装备与工艺平台、现代表面工程平台、先进焊接材料平台、激光与等离子技术平台、生物医疗技术平台5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平台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围绕广东乃至全国科技发展中重大关键问题,中乌研究院攻坚克难,承担包括国合专项、973、863、科技支撑等20余项国家重大项目,10余项省市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科研项目整体均按照实施计划有序进行,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乌方的技术,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电、船舶、石化、生物医疗等领域。逐步提升了中乌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当前,中乌研究院逐步形成了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以平台合作和开放共享为基础的长效机制、以年薪制和成果资本化为方式的激励机制。分别制定了专家聘用、项目合作、薪酬体系、日常管理、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共计20余项制度并贯彻实施,为中乌研究院国际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机构的合作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省工研院凝练了多项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合作项目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围绕佛山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和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示范区的建设需要,省工研院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与创新研究所及佛山新城合作开展了《中德工业服务比较研究》项目研究。本项目以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示范区”为研究载体,在引入德国工业服务的先进理念、方法和实践,促进佛山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省工研院与德方机构针对重点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召开了多次工作协调会,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为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保障。
省工研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层和表面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精密关重件类金刚石膜耐磨减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研究工作。通过本项目合作,将实现先进类金刚石膜制备技术的引进及消化,开发出与我国精密机械装备发展相匹配的关重件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工业)技术升级及提升国际竞争力。
省工研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结构耐久性与系统可靠性研究所(LBF)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双方已在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了多个具体的科技合作项目,并联合举办了2次汽车行业研讨会。目前省工研院正与德国LBF共同积极向前推进联合实验室的相关筹建工作。
与俄罗斯科学院等部门的科技合作 省工研院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俄罗斯科学院等相关机构经过在新材料开发、激光技术应用及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等方向上经过近20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2014年7月,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了共建“中俄工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合作协议,其中中方依托省工研院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俄方依托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俄罗斯科学院激光技术及信息工程研究所。目前,中俄双方正围绕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疗、产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和高水平的技术合作。
与英国知名大学的科技合作 2012年6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工程和理学部莫塔斯·阿塔拉博士等一行5人来省工研院进行合作交流。双方在激光快速成型、搅拌摩擦焊、金属加工等领域进行了技术研讨和交流。2012年10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Richard Williams教授一行4人到访省工研院,与省工研院签署了开展全面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进一步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疗、航空技术等开展多方面的科技合作达成了共识。2013年5月,省工研院相关研究所与伯明翰大学就先进表面技术、激光快速成型、搅拌摩擦焊、电火花加工等4个研究方向达成了具体合作协议,双方正在合作开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下阶段,双方将3D激光打印技术、净尽成型加工技术、储氢材料技术等方面再开展具体项目合作。
与法国知名机构的科技合作 2012年2月,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科技处白思和教授来省工研院访问,就省工研院与法国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2012年7月3日,“中法表面工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省工研院隆重举行,该联合实验室由法国贝尔福-蒙博里亚科技大学材料、工艺及表面实验室,省工研院表面工程实验室和西安交通大学热喷涂实验室联合组建。
扩大优势技术及设备的输出: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省工研院的传统优势技术领域,“十二五”以来不断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实验室人员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提高实验室在本领域国际同行间的知名度,积极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互访,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密切合作,将钨、稀土、钽、铌、锆、钛等稀有金属分选技术以技术出口形式推广至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非、刚果(金)、摩洛哥等33个国家与地区。2011年以来该领域承担的国外横向课题经费总额达4000多万元,较“十一五”时期的涨幅达十倍左右。
2014年,省工研院的高梯度磁选机成功打开美国和俄罗斯市场,出口美国MAGNETATION MINING LLC公司12台SSS-Ⅰ-3000高梯度磁选机、MINING RESOURCES LLC公司3台SSS-Ⅰ-3000高梯度磁选机和1台SSS-Ⅰ-2500高梯度磁选机俄罗斯Михайловсктй ГО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在设备大型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通过省工研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技术援助以及新产品和先进工艺的应用,对巴基斯坦的甘蔗品种、田间管理、糖厂工艺和设备等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实现了巴基斯坦甘蔗增产、增糖的目标,促进巴基斯坦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品种和种质资源交换加速了省工研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育种进程,为推广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地膜、农药、制糖助剂等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着力“引进来”,吸收优秀成果:
项目合作是国际科技合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但零散、短暂的项目合作难以带来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必须建立战略合作平台开展长期的科技合作才能有效整合国际创新资源。
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过程中,省工研院紧密围绕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充分吸纳国际一流技术成果和智力资源,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新技术,应用于国内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着力提升广东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辐射全国。
省工研院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型热喷涂技术合作研究与应用”,该项目通过引进德国GTV公司先进的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和三阳极等离子喷涂系统,结合省工研院在热喷涂技术成果与国内广阔的市场应用潜力,共同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喷枪和喷涂工艺,完全消化吸收先进的喷涂系统和工艺,形成低成本工业实现无氧、低氧涂层完整技术,达到增强我国新型热喷涂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水平,促进我国热喷涂技术的进步。
积极“走出去”,输出自主技术:
在“引进来”的同时,省工研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技术援助、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为自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省工研院为澳大利亚Lynas难处理复杂稀有金属矿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采用自制稀土捕收剂DQ及不脱泥浮选工艺将含泥高(-10μm含量大于40%)、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微细的难选稀土回收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以上,应用于矿物分选工业现场的新工艺比国外多家机构提出的流程都简单且高效。该工艺的成功实施为省工研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海外拓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