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观念转变焊接技工缺口
http://www.weld21.com 2015-12-04 09:22 来源:人民论坛网

  “我们今年到珠海很多企业调研,都反映技术人才很难招,我们到三一重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接说你们能不能给我输送焊工。”珠海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告诉南都记者,尽管大学生求职面临困境,但不少技工人才却受到企业争抢。(《南方都市报》12月3日)

  一面是用工荒,一面是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如此反复在珠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频频亮相。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对技工培养规模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学生个人的思想理念滞后,让技工成为“人才”培养的一块短板。要补齐短板,就要三对观念实现自动转变。

  “体力活”和“脑力活”不再对立。在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者大有人在。技工,常常多因为从事体力劳动,而成为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事实上,随着自动化机器人的广泛普及,一些体力繁重的工作早已被机器所替代,实地检测和安全管理等岗位已经成为技工工作的重点平台。“体力活”正向“脑力活”过渡,家庭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要及时转弯。

  “短平快”和“高精尖”不再对立。中央电视台在前期推出了一部《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工匠”者无不令人钦佩。技工绝非“万金油”,它更需要埋下头来深耕细作。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技工缺口,一方面是对“技工”技能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更是对技工立足自身,挑战自我的无声期许。在技工中,很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成为了技工发展的重要壁垒。要实现破壁,唯有其自身加强学习,以韧性和恒心向“高精尖”转换,才能成为行业的“神话”。

  “当工人”和“搞管理”不再对立。技工的岗位多在生产一线,而一线往往成为众多“有色眼镜”的停留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晋升渠道狭窄。在工作中,要让拥有真本领的人不但能生存,更要在管理上实现自我认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供过于求的劳动力自动投身到技工行业,为专业人才进入管理岗位开辟“绿色通道”,让复合型人才能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在“技工”岗位形成人才聚集的虹吸效应。

  老话讲,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剩”与“不剩”一直都是衡量是否是人才的硬指标。当前,我们正在向着中国梦的目标阔步前行,与其承担者“过于求”的痛苦,不如放下架子,把“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唱响,在技工岗位上干出一番新天地。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动力电池行业焊接工艺革新势在必行(12-03)
·国际焊接学会(IIW)正式成为“嘉克杯”(ARC CUP)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支持单位(11-27)
·我国全向移动焊接机器人亮相 已应用于航天器大型舱体制造(11-26)
·潘玉华:在精密焊接岗位一干就是20年(11-25)
·中国焊接协会年会日前在集美举行(11-18)
·刘新海:出国授课的焊接专家(11-13)
·湖南省技术能手杨文武:从农民工到焊接高手(11-11)
·南昌航空大学获批国际焊接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10-30)
·“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河南省船舶焊接工职业技能竞赛”22日在开封举办(10-29)
·天津大学教授单平获“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10-20)
热点文章 更多>>>
会员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