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北重集团液压机械厂407车间一片嘈杂,于敏利却全神贯注地操作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
一身蓝色工作服满是油污的他,却拥有多项自治区级“桂冠”:“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金牌工人”、高技能人才代表和“蓝领”焊接专家。
无论焊接多复杂的结构件,他都能一气呵成,不留任何瑕疵。他是目前公司唯一全面、熟练掌握焊接机器人技术的操作工。
1985年,16岁的于敏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连焊枪都拿不稳,他暗下决心要当一名有实力的技术工人。
从此,车间里,总能看到他变换各种焊接姿势、苦练技术的身影。他虚心与老师傅们切磋技艺,遇到难度大的活,就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分析,进行技术攻关,改进工艺。他喜欢钻研实用技术,进行改良发明。车间主任任起财介绍说,仅2015年,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节约费用3万元。
30多年的磨砺,于敏利用焊枪走出一条由职高毕业生到“焊接专家”的星光大道。
于敏利21岁时,独立运用新式半自动焊机焊接大跨度结构钢件;30岁攻克某军品项目铝合金结构件炮塔铝合金熔化及焊接技术;2008年,独立完成的自动双丝焊接工艺技术法,在第三届兵器工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竞赛中获二等奖;2011年在自治区电焊工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
在实践中开创的于敏利双丝焊技术先进操作法,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焊缝质量不稳定的难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由于进口焊接机器人备件昂贵,更换一套焊枪、五轴连接器、电缆备件需18万元。他对部分备件进行改善和修复再利用,节省2万元。
某产品是重点生产的军品项目,其炮塔为多面体搭接结构,且外形尺寸大,公司首次采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于敏利和大家不断试验,优化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炮塔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并与技术人员一起设计了焊接工装,确保了焊接炮塔一次成形的情况下一次交验合格,提高生产效率2倍以上。
作为液压机械厂“劳模上讲堂”的主要讲师之一,于敏利向领导要求将新进厂的大学生安排在他身边实习,倾心传授技艺。多年来,他已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扎实、实战性强的焊接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