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12月14日发布了三项机器人行业相关标准,分别涉及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弧焊机器人和灌装机器人三个领域。这意味着机器人行业开始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 实际上,自2013年起,带有准协会作用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就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共有17项社团标准在编制。此次,联盟发布了其中较为成熟的三项。 社团标准为间于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只用于行业自律,不会强制执行。宋晓刚表示,达到这些标准将可以证明该机器人产品的质量,使其与劣质产品区分开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从2010年开始高速发展,整个行业现有5000多家企业。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是最近几年加入,全行业呈现“小、弱、散”的特点,急需一套标准体系来维护市场秩序。 宋晓刚还透露,工信部将发布两份文件,一份是《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份是《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拟通过志愿申报的形式,对符合规范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未来,联盟也会从行业自律的角度,配合政府对恶意低价竞争、仿冒产品和制造伪劣产品的企业发布黑名单,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副处长徐全平也表示,近期,国家标准委将联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印发《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目前,政府的目标是到2018年,初步建立机器人的标准体系,制定约30项国家标准以及一批行业标准。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约60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 2016年4月27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曾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指出中国的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规划》还定出目标,要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到2020年,要培育三家以上龙头企业,打造五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详见财新网报道《三部委发文定中国机器人产业目标:2020年超300亿》)。 宋晓刚向财新记者表示,各项标准的出台证明,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已取得一定成就。“标准是你技术实力的体现,你的产品和技术如果不是很成熟的话,你是写不出标准的。而标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高低。”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首次成为********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到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6.8万台,超过整个欧洲市场,连续第三年成为********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此外,用于养老、医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虽然尚未成熟,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淘金”。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于2013年4月21日,是一个由从事机器人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的各方企业、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目前已有成员单位250余家,包括新松、库卡、ABB、三菱电机等都参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