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一直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窘境,一方面是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另一方面却是企业营收的黯淡、技术发展、人才短缺等掣肘的制约。 如果关注国产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新闻,可以看到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一方面却是企业营收的黯淡、技术发展的掣肘。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仍以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首要目标,政产学研用通力配合,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机器人概念板块共有26家公司预告了上半年业绩,逾90%的公司实现盈利增长,行业整体向好。”就这些数据来看,国产机器人产业形势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进步,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环保和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作为实现自动化、绿色化生产的重要工具,机器人在塑料、橡胶等高污染行业,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食品、饮料和制药等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规模显著提升,对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可以说,当前传统制造企业在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已形成以资本为纽带快速布局和以创新为核心自主研发两种模式。例如,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库卡公司迅速布局机器人领域的中游总装环节。格力集团将机器人定位为未来转型重要方向,已在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等10多个领域进行投入。 但是事实却又没有那么乐观。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真正制造工业机器人的公司不超过80家,其中只有27家制造一定数量的精密机器人,并且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机器人销量,即每年超过100台。换言之,中国有27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显著技术能力的机器人制造商。 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排名前14家的机器人制造商之外,只有13家公司具备一定的生产和销售能力。而另外95%以上所谓的机器人公司实际上并不是制造商,而是具有不同能力的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获得地方政府补贴而成立的空壳公司。 此外我国机器人专业人才短缺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操控和维修人员。为了加快培养和选拔这类人才,工信部等五个单位去年共同举办了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