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后的“智造型”人才供需市场发展
http://www.weld21.com 2017-10-31 09:20 来源:中国国际机床装备展

  导语:当前,发展智能制造,规划、标准、示范项目等已经逐步落实并推广实施,资金、资源等要素也不断聚集到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然而,国家在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与成长计划部署上仍属空白,缺乏“智造型”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对支撑智能制造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视缺乏,软实力发展布局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智能制造未来的长远发展。

  01 首先,智能制造催生出“智造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制造业回归、智能制造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世界工业制造已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知识进化、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使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发生着深刻变革。
  《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确立了十大重点领域及未来10年到30年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中“智造型”人才将成为急剧增长的焦点,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精英、高技能劳动者等。
  2016年我国工科毕业生总数已达到119万,与《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数约8000个,占工科专业总数的50%,具备了坚实的“智造型”人才发展基础。

  02 其次,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培养与成长的问题急需解决。

  “智造型”人才是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人才,是适应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智造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传统制造人才的模式。
  知识的快速更新、信息的海量涌现、制造的颠覆式发展、智能的高度进化,对“智造型”人才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技师的边界与内涵,而我国工匠精神缺乏、工程教育与时俱进不够、工科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率低的现实状况,恰恰印证了应对智能制造挑战的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存在,需要着力破解。

  03 此外,工程教育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教育改革亟待推进。

  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相随,今天所取得的工业制造领域的巨大进展,如机械、船舶、航空、航天、水电、高铁、汽车、家电等,背后的人才支撑是工科教育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如今,工程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工程,大学教育的综合化、同质化倾向导致高等教育与工程实践有所脱节,校企合作有所疏离。
  应对智能制造挑战,德国工业4.0已经在2017年推出《人才培训与案例》,提出新能力培养、学习工厂等概念与举措,着力解决人才问题。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宁夏智能制造工厂又添新兵(10-30)
·中国制造带动人工智能迎来政策风口(10-24)
·2017年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名单出炉 多家上市公司项目入选(10-18)
·发改委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图)(10-17)
·发改委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0-17)
·中国制造2025添百亿专项资金(10-16)
·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落户经开区(10-13)
·首款智能税务机器人亮相江苏(10-10)
·2017中国工程建设焊接论坛——‘智能、高效、优质’管道焊接技术及装备的应用10月25日将在成都召开(09-26)
·马云:未来制造业将是Made In Internet(09-11)
热点文章 更多>>>
会员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