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18年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与独立咨询类媒体智匠网(Hit Insights)、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联合********《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深度剖析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市场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基于一手信源及产业经验积累,通过访谈数十位业内专家,《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以独特的分析视角,厘清上中下游产业链结构,阐述中国机器人产业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该报告结合国家统计局、CR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IE中国电子学会、RFC中关村双创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等机构的权威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细分市场规模、上市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等内容。
据该报告分析,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结构趋于完善,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本市场高度活跃。在取得较好发展成绩的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仍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多依靠系统集成盈利,服务机器人B端应用市场尚未明确应用方向,特种机器人领域面临资金、技术的双重压力;整体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日趋规范,控制器有望成为国产核心零部件下一突破口,性价比将成为市场竞争关键,教育、医疗机器人有望逐渐放量,产学研驱动力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模式将落地。基于整体调研分析,该报告形成多个标志性观点及成果。 智匠网数据表明,随着国内制造业应用需求的高速增长, 2017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88台/万人,将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据工信部等单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在人才缺口下,高校的机器人教育开始补位,北大、清华、北航等数百家院校开设机器人类人才自主招生报名渠道。未来,工业机器人教育有望成为下一个机器人本体爆发市场。其中,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将会异军突起。 目前,国产协作机器人已实现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凭借产品价格更低、售后服务更完善、响应个性化需求更及时等优势,国产品牌未来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跨界巨头纷纷进入服务机器人市场,以赢得市场先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凭借强大技术背景,通过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投资服务切入服务机器人领域;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凭借传统业务经验,布局扫地机器人产品;哈工大、北航、天津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推进手术机器人产业化。 2017年,国内新增服务机器人企业238家,同比增长25.93%,2015年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增速达到峰值129.58%,此后总体增速处于下行阶段,企业数量增速放缓;同时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资本或核心技术的支撑,而退出服务机器人市场。 医疗、清洁、娱乐机器人成为服务机器人专利热点布局方向等观点 截至2017年7月,国内服务机器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24094件,从专利布局看,医疗机器人相关技术创新最为活跃,其次为清洁、娱乐机器人。 2017年,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好,国内对制造业自动化的需求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