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智能计算机大会前段时间在深圳闭幕。据悉,这是国际智能计算机大会首次从美国移师中国深圳举办。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专家学者与科研人员们围绕着智能芯片、智能系统以及智能计算机的创新应用等话题,分享了许多新鲜创意与应用实例。
超算未来将更多应用于大数据
当前,超级计算机已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成为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同时,人工智能也促进了超级计算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认为,随着深度神经网络和大数据兴起,超级计算和智能计算、深度学习走到一起。 李国杰说,未来十年是体系结构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架构。他认为,人工智能需要的不仅仅是计算能力,还需要更复杂的硬件结构,面向应用的超级计算开始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计算平台,“在没有找到变革性的智能平台之前,超级计算是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超算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研究机构Hyperion Research预测,至2022年全球超级计算市场有望较2017年规模翻番,达到95亿美元。 目前,高性能计算已大量用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2015年我国高性能计算在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领域应用只有27%,2016年达到48%,2017年提升到了56%。李国杰认为,这个比例今后还将继续扩大。
“新脑”助机器人实现自主行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表示,科学技术已进入“智能爆炸”时代,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机器人革命”。作为机器人实现自主行为、群体协同和人机共融的“新脑”,机器人操作系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技术,并且发展极为迅速。 杨学军提出,机器人操作系统是目前“机器人革命”的引擎,需要设计全新的技术软件micROS——一种多态智能集群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实现机器人自主行为、群体协同和人机共融。 据悉,国内一家名为云天励飞的企业今年早些时候已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发布了全球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赋能平台AIOS,利用一个平台对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等进行全流程管理,打造标准化AI研发交付系统,让AI算法平民化。 当前,智能互联的时代正加速到来,未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加大。在本届大会上,国际测试委员会还联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机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以及多家科技公司、院校,一同发布了智能终端、边缘智能、智能数据中心、智能超级计算机及科学大数据的五项新的评测标准。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詹剑锋表示,研究和实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测试标准,并通过实验验证、客观评价新技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这是引导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不可回避的标准体系建设过程。
中科曙光“三大引擎”布局智能计算
互联网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机物互联交互的发展,共同催生了先进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迭代。而智能计算作为先进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传统计算带来新机遇,也会与传统计算融合共同发展。 据中科曙光大数据智能首席科学家、大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怀明透露,在传统计算向智能计算的转变中,中科曙光将以“强劲的计算力、智能计算普惠化和全栈智能计算场景”为三大引擎发展智能计算,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全面”的智能计算资源。 随着智能化产业蓬勃发展,“行业+智能”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体现。智能计算与产业应用的多元融合,能够让各种智慧应用的落地成为可能。由中科曙光推出的“曙光慧眼智能视频人脸识别一体机”就是典型的应用范例,它拥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高效率、高准确率的检测和识别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会场、车站、机场、学校、地铁、小区、超市、宾馆、企业前台等复杂场景。 宋怀明介绍说,为应对万物互联时代持续计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科曙光将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研发和服务部署,促进各领域深入应用,完善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并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E级计算机有望2022年落户深圳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先进智能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表示,新一代智能超级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产业国际竞争的标杆,它即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深圳作为高科技企业集聚和创新基地,对智能且先进的超级计算力需求强劲,同时需要扩大在智能计算技术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助力我国建立起自主可控和开放产业的生态。 冯圣中透露说,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布局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设,E级计算机有望2022年落户深圳。“届时我们将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发展智能化超级计算机,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把深圳打造成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也表示,当前深圳正从源头发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在已经建设了一批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以及深圳石墨烯研究中心等一批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实验室,致力于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