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谌业永穿上防护服,戴好电焊防护面罩、拿起焊枪,开始一天的工作。弧光闪耀,焊花飞溅……一分钟后,他停下手来,仔细检查物体表面,看见其整体平整、美观,内里无气泡、无裂纹,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90后”焊工,谌业永已经在这个行业淬炼了8年,并于2019年获评“双流工匠”。在他看来,焊工工作就像是在电光火石中“绣花”一样,需要胆大心细,才能保证焊接的作品没有焊瘤、不咬边,无气孔、无沙眼,焊缝工整。“做好一件作品是职工,做好每件焊接作品,才是匠人。”
“无缝焊接”需要练好基本功
火花闪烁,头戴电焊防护面罩的谌业永紧盯着眼前火花的光亮,来判断温度的高低。5月29日,《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在成都市双流区正式进行首场户外实景录制。以大型飞机作为背景,谌业永要以立焊的方式,将16组长15厘米、直径1.8毫米的钢针两两焊接,再将钢针与带起重挂钩的钢板焊接,形成受力结构,从而承受可以吊起3个飞机轮胎的重量。 钢针和钢板的熔池不一样,这需要谌业永在电焊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如果温度过高,细小的钢针就会烧断;如果温度不够,钢板架子又达不到熔化要求,从而使得焊接不能实现。”谌业永说,这个就像走钢丝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他将钢针和钢板摆在一起,钢板厚重,吸收热量多,基于这样的特性,他需要先对钢板进行焊接。等到钢板温度差不多时,他才将钢针接钢针,焊上钢板,“因为钢针太细,这使得焊接中会手抖。”为了保证手稳,他小心地加了一块垫板来控温和保持平衡。持续了1个小时,他才最终完成挑战,大松了一口气。 在一般人看来,焊接不过是用焊枪把两种金属材料连接起来罢了。但是,要做到不虚焊、漏焊、连焊,焊接速度及焊接热量的控制至关重要。想要做到“无缝焊接”,更要有一手绝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谌业永用了8年时间。“没有任何诀窍,就是多练、多烧,与温度‘博弈’,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受不同材料所需的温度。” 焊工的工作环境艰苦,需要经常面对高温高热的环境,应对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电焊工的成长也伴随着“光与热”。操练时,谌业永的手和脸经常被弧光烤灼脱皮,但这也拦不住他对这股“光和热”的向往。电焊工有“蹲、眼、腕、稳”四大基本功,和“平、立、横、仰”四大基本焊法。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可没少下功夫,学习这门技术时,常常从早上8点练习到晚上10点才回宿舍。“焊接中要少接头,需要不停歇地把一根焊条焊接完毕。”谌业永回忆,一次操练中,焊条还没烧多久,很大一块铁水就滴到他脚上,痛得他脸都扭成了一团。为了保证焊接质量,他硬是咬牙坚持,“等结束去看,脚已经烫起了一个大泡。”
以焊枪为“针线”的“铁裁缝”
焊接中,经常也会遇见一些极端事件,需要去处理。比如,钢制水管中,突然出现几个孔。在通水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焊接补孔,“水火”又如何相融? 面对这种情况,考的就是多年积累后形成的“手速”。在短短的时间里,谌业永需要将速度、水的导电性等平衡好。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的手工电弧焊游走在钢制水管,谌业永需要让自己的焊接速度远大于水流速度,才能避免焊点会被压力不断加大的水流冲破。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需要注意水的导电性。 焊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这意味着他需要不停地学习。焊接中,如何从外部准确找到故障位置,如何精准定位“解剖”,如何焊接漏点,又如何保证焊接变形不超过技术要求?难题个个刁钻,环环相扣。 为了应对这些难题,谌业永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的同时,狂补自己之前落下的化学等知识。技术渐长后,谌业永还参与了飞机热交换器换芯的开发与生产工作。飞机上空调热交换器,要进行焊接,更是棘手。他解释,空调热交换器的通道很薄,一焊接就容易变形,这迫使他和同事要改进焊接工艺,克服变形。不断调整焊接参数,一次又一次进行焊接质量实验,最终通过调整焊接秩序和方法,分散焊接应力,避免了波浪变形,攻克了难题。 说起自己的工作,谌业永常常打趣,说自己就是一名“铁裁缝”,以工业材料当“布料”,以焊枪为“针线”,精心雕琢每一条焊缝。他期待自己能把工匠精神倾注于每一次工作,让每一件出手的作品都无愧于心。谌业永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附件大修产品部焊接工段特种维修一级技术员。熟练掌握飞机零件的焊修、飞机上机焊接、热交换器换芯的开发与生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