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代表聚焦电动与智能
http://www.weld21.com 2023-03-07 09:4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提前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关于2025年新能源汽车达到汽车销量20%的目标。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代表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居世界前列,正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多位汽车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中,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出海、自动驾驶等是关键词。

  要进一步缓解用户补能焦虑

  3月4日,在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李书福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中国去年出口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
  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战略清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第二,执行、推广、实施非常严格,很有序;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代表委员们提出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建议,主要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使用环节体验、鼓励车企出海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在《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未来进一步由大做强仍然面临较多挑战。
  在用户层面,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补能焦虑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企业发展层面,电芯标准不统一导致重复投资、竞争加剧和缺芯贵电等因素驱动,新能源车企持续亏损,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在行业发展层面,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多因素驱动导致行业增长动能转弱,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增速将放缓;产业安全层面,关键原材料高度依靠进口,车规级芯片等产品国产化亟待破局,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
  对此,朱华荣建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同时,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建议推进动力电池标准化,对电压、形状、安装位置、接口等进行统一。此外,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并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则重点关注如何“促消费、固基建、补强链”,让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新引擎。
  他围绕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补能焦虑、电动商用车(重卡、大巴)换电难、动力电池上游核心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等行业痛点和难点,呼吁国家层面加强战略资源储备,提出规范行业充电标准、推广换电模式等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指出,新能源汽车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但对应的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车多桩少”问题突出。
  针对当前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问题,她提出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四项建议。

  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便利

  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中国汽车出海带来新契机,但仍需政策护航。
  在汽车贸易关税和进出口方面,尹同跃表示,202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远大于进口。
  他表示,目前,日韩政府在中国汽车主要海外市场所在国家均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日韩汽车企业因此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竞争优势非常明显,造成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而在海外市场,进口国对所有国家汽车关税一致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品牌则占有一定优势。
  对此,尹同跃提出两点建议:一、目前中国进口整车基本都是高端小众车型,建议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单位研究进一步降低整车进口关税,以便争取更加互惠的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壁垒。二、商务部等部委加速与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或关税联盟,制定与汽车有关的关税政策,特别是拉丁美洲南方共同市场(南共体)、墨西哥、南非、欧洲国家。同时推进与已签订自贸协定国家的第二阶段谈判,将汽车纳入协定目录,加快汽车产品关税互减的进程。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集中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欧美工业强国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二是出口认证难,欧美国家对于进口新能源汽车提出了一系列繁复的技术法规及安全要求;三是陆海两个通道运力受限导致出口物流难,铁路运输运价高昂,比海运价格高出50%。海运滚装船运价也一直上涨,舱位紧张、运力失衡、运输周期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指出。
  对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给予政策技术性指导,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比如帮助车企在技术交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解决“认证难”;帮助车企熟悉海外汽车市场规范等。
  二是协调解决出口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比如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

  推动自动驾驶立法

  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下半场。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多位代表委员带来建议。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核心技术攻坚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张兴海指出,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技术封锁不断升级,工业软件开发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之一,国产化率低、原创性差,国际技术封锁导致安全风险,国产工业软件缺少开发人才成为工业软件领域存在的集中问题。
  他建议,在国家层面重视和扶持自主工业软件开发;鼓励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协同创新研发联盟;建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从高校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上着手解决。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汽车芯片也成为产业的技术竞争焦点。不过,当前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芯片产业链发展结构失衡,国产化应用体量不足、拉动效应不高,国产芯片的整体配套保障仍有待提升,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认为,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发展和落地应用,与之相配合的体系化保障与支撑不完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多位代表委员呼唤政策护航。
  针对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落地难的问题,冯兴亚建议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纳入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并尽快成立专项立法工作组,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专项法律。在法律层面肯定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性地位,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的特殊规则,优先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情形下的各类主体责任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同样建议推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工作。
  他建议,在现有各部门、各地方推动和制定的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立法,明确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时的法律要求、产品准入要求、事故认定边界、产品责任等,完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等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规范。

  保障汽车数据安全

  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运用提升了用户体验,但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针对现有法规不足、汽车行业中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严格审批监管与快速更新需求的矛盾以及重复采集造成国家层面的资源浪费、数据质量未达到让车辆数据共享的程度等问题,朱华荣提出了五项改善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汽车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建立汽车数据采集统一方案、数据统一标准。完善高精度地图数据策略与管理机制;第三,制定安全可行的数据生产应用策略,建立用户申请-部委审批-地方监管的数据使用和更新机制;第四,培育3-5家国资为主的******地图公司;最后,建立汽车数据质量国家过检平台,提供从标准定义、质量监控、重大问题及时告警等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对汽车数据的质量控制,驱动以监测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提高各车企数据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则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定义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加快制定围绕汽车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两条主线的数据安全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认证制度、数据安全评级及公示制度,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可信度。
  另外,雷军还指出,当前各车企间数据尚未实现有效安全流通,数据孤岛普遍存在,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应当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汽车数据共享机制及平台,让各车企间的数据实现流通,将数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或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03-03)
·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03-02)
·工业检修领域,智能机器人或将迎来“用工潮”(03-01)
·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人+”如何影响人们生活?(02-09)
·人工智能现阶段可用“指数级”形容,堪比工业革命(02-07)
·世界智能大会 5月在津举行(02-06)
·智能计算进展惊人但挑战巨大(02-02)
·人工智能将加速拥抱实体经济(01-31)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八成以上企业处于早中期(01-13)
·人工智能“黄金十年”创新从何而来(01-11)
热点文章 更多>>>
会员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