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工艺师。他的履历上,没有亮眼的文凭,却有出色的作品。南京德基广场、阿布扎比机场、醴陵陶瓷艺术馆、雄安高铁站……他先后参与过国内外多座地标建筑的焊接任务。2020年,杨军被评为合肥市高层次人才(D类),2022年,他又荣获“合肥工匠”称号。
杨军在进行电焊作业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
4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长丰县的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嘈杂的厂房里,杨军穿着枣红色的工作服,手上拿着防护面罩,正一丝不苟地做着焊接工作。他丝毫不畏惧四处飞溅的焊花,不一会儿,一个堪称完美的焊接作品就展现在记者眼前。 如今,电焊是杨军的看家本领,也是他热爱的一项事业。可当初刚学电焊时,杨军曾打过“退堂鼓”。1999年,杨军初中毕业后,在老家舒城学焊工。当时,比起瓦工、木工,焊工工资高,更吃香。可没学多久,杨军就不想干了。工作中,焊花飞溅,稍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烫伤,最难受的是眼睛,强光刺激下,双眼又红又肿,连觉也睡不着。 2003年,他进入鸿路钢构,工作上接踵而至的挑战,让他意识到,电焊里的门道还很多,尤其是厚板焊接和异性钢构焊接,得加强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当时,公司聘请了参与北京鸟巢建设的焊接工艺师给工人讲课,杨军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在实践中琢磨,通过不懈努力,他取得了焊接高级证,焊接技师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UT)二级等多个证书,并多次在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先后参与国内外多个大型项目
项目是对电焊技术最好的检验。杨军在国内外多个大型项目中摸索、创新,电焊技术得到了项目方一致认可。 2010年,公司承接了南京市“德基广场”工程,该工程结构复杂,且焊缝要求标准极高,无疑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战。杨军接到任务后,迎难而上,利用休息不断摸索新工艺,终于掌握了****的焊接工艺参数,随后他又将经验传授给班组成员,保证了焊缝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为班组迎来了荣誉锦旗及奖励。 国外“阿布扎比机场”项目,其工程全为管桁架结构,焊缝全部为一级焊缝,甲方要求第三方多种无损检测;为此,杨军在实验室做了一系列焊接性能实验,终于顺利通过第三方检测。为了达到对方近乎严苛的要求,杨军还编制了焊接工艺卡,要求每一位焊工严格遵守焊接工艺卡上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从而使每一道焊缝口成形美观,焊缝一次性合格率达96%以上。 常年在电焊领域摸爬滚打,杨军意识到,“一枝独秀不足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好技术必须依靠一支能干的团队。2011年,进入公司焊接培训中心,负责焊工技能培训。他言传身教,培训了200多名熟练焊工。
利用智能焊接机器人减轻焊工强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杨军注意到,身边愿意从事电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其实不是年轻人不能吃苦,而是与我们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必只局限于某个行业来谋生,可以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行业。” 不过,杨军也坦言,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虽然电焊行业的收入并不低,可焊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也是“劝退”一部分年轻人的理由,于是,他将自己多年总结的焊接参数通过编程写入电脑,利用智能焊接机器人,减轻焊工劳动强度。 “机器人从事电焊,不仅效率高,而且焊缝更加标准统一,未来,技术人员可能只需要懂得如何操纵电焊机器人,掌握不同材料的电焊工艺,不需要自己再面对飞溅的焊花了。”杨军告诉记者,未来的电焊工比起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多,智能电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不再是体力,更多是脑力,这更需要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钻研总结。 如今,身为技术能手的杨军依然在与铁水相伴、与焊花为伍,他的脸上因长期被强光照射,蜕皮泛红。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那些曾经的苦和累,都化为了沉甸甸的荣誉与成就。“希望我们这一行能够涌现更多的工匠,让大家知道,行行都能出状元。”杨军充满期待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