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23日文章,原题:老龄化的中国有望收获新的经济红利 随着中国想办法弥补减少的年轻人口红利,机器人技术已作为一个答案浮出水面。2016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至21.2万套,年均增长31%。工业机器人发展模式是否会在其他领域重演,如服务业或人形机器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将成为现实。过去几年来,扫地机器人或送货机器人等商用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加速。随着老龄化问题隐约迫近,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会激增。 机器人技术也进入了中国政策制定的前沿领域。去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拥有两个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发达国家制造的机器人相比,中国举世闻名的供应链优势能使其推出大致相同的产品,但成本仅为前者的一小部分。另一个优势是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一支与西方相比同样干练的工程师队伍,而薪酬相对较低。 中国蓬勃发展的机器人行业在构建关键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例如传感器、伺服电机等。这些技术或许尚不如进口技术先进和精密,但目前足以满足中企需求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马斯克在谈到特斯拉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前景时表示,未来对它的需求可能激增。但只有在中国,特斯拉才能梦想通过庞大的供应网络,将人形机器人成本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若将中国排除在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就永远不会形成。如今,中国倾向于逐步摆脱对人口红利的依赖,转而拥抱新发现的“机器人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