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东亚峰会期间,中印未举行双边会谈。这表明了当前双方战略接触中的信任赤字。然而,双方需要重新接触,特别是在各自的人工智能议程上。 在9月23日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上,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中国支持联合国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他还在2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面对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发展与安全并重”。此次峰会之前,中国在联合国的人工智能事务上也表现得积极主动。7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2023年的一项调查中,中国的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中国在推动多边经济发展的决议方面具有公信力。在有关人工智能武器的多边安全问题上,中国政府也于2021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这些行动凸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和蔼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形象。 印度在国际人工智能舞台上也积极主动。《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印度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上升潜力的国家,这无疑引起中国关注。今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将人工智能创新列为国家优先目标。两年前,他表示“人工智能国防”是战胜对手的****战略手段。而北京在2017年就出台规划,提到“以人工智能提升国防实力”。 此外,在人工智能武器方面,印度似乎与中国的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坚定立场一致。印度和中国还都准备协助“全球南方”国家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发展。尽管存在这种一致性,但真正的考验是中印两国在多大程度上可能相互部署人工智能武器以进行战略威慑。 现在,人工智能开始比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任何其他技术更能推动全球地缘政治。这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一个重新评估彼此关系的机会。如果中国希望成为一个完全的全球大国,就必须与精通技术的亚洲邻国而不仅仅是美国进行接触。事实上,新德里和北京可以超越边界和贸易争端,就人工智能展开认真的双边对话。 期望国家将军事准备方面的“秘密”毫无保留地摆在桌面上是天真的想法。然而,即使在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时代,除了对话和透明度,别无其他文明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