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军,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焊接协会理事,沈阳市焊接学会理事长,沈阳市焊接协会理事长,沈阳市压力管道安全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刘教授是焊接行业的专家,现阶段从事表面强化技术及焊接冶金研究。日前,我站专程到沈阳工业大学拜访了刘教授,并就行业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1985年,沈阳机电学院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98年专业改制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来的铸造、焊接、热处理和压力加工四个专业改建成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并增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去年又成立材料物理化学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 1996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有教职工70多人,80%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双聘院士10名。刘教授从1987年开始从事焊接材料的研究,后来我国焊接材料市场陆续达到基本饱和,由于新材料品种比较单一,饱和后互相可以借鉴就不再做了,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到表面强化技术中的堆焊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表面强化及焊接冶金的两个博导之一。
前段时间,随着铜材的涨价,空调生产企业成本空前提高,所以要想办法用其它的材料代替铜制的氟利昂冷缩管,目前选定的材料是铁和铝,主要散热的地方用铜管,导流的地方就用铁管和铝管。铜和铁对接,基本上是难混溶材料的对接,铝和铜也不能无限互溶,所以焊接性都很差。目前沈阳工业大学已研制出Cu—Al管对接专用焊接设备,成功解决了上述焊接问题。
像这样的项目,沈阳工业大学从事相关的研究较多,有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特殊焊接设备的研究,做一些多功能焊机,哪个企业有需要就给哪个企业做。因为高校做焊接设备面临很多困难,高校的研究人员还要做学术,还要带研究生,发表学术文章,但是做焊接设备必须跟企业紧密结合,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校单一为企业服务制作常规焊接设备不具备优势,只能更多地针对市场为企业做专用设备研发。
因此,怎样利用学校学术研究的资源,去为焊接行业做点事情,又能够兼顾到自身学术研究的开展,刘教授看准了焊接工程师培训这个项目。沈阳工业大学从1979年就开展了焊接技术培训工作,已经有相当的实力了。而且,刘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急需要有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
1979年之前,我们国家没有实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监检制度,厂家自己去检测质量,认为合格了就投入使用。那时候的统计数字,全国每天因此造成伤亡事故3到7起,危害性非常大。从1980年开始,国家劳动总局实行生产监检制度和运行监检制度。由各地劳动局成立锅炉压力容器监检单位,各地成立监检研究所,生产过程中由监检部门去把关,国家统一培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焊工,焊工要持证上岗操作。设备要经过检查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还要进行检验,危险性就减少了,现在这个监检部门归到国家技术监督总局。
因为当时沈阳工业大学有焊接专业,沈阳市劳动局委托他们进行培训。刘教授介绍说:“全世界最严格的焊工考核方法属于我们中国。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考试,而中国是最严格最苛刻的考核方法。”
欧洲通过焊接协会进行焊接工程师培训,焊接协会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00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焊接学会(IIW)工作会议上,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获得正式授权,在我国实行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国际焊接技师(IWS)等的培训和考试,并有权颁发证书,通过这个培训出来的焊接工程师是国际上认可的。
可是我们国家焊接协会在此项工作上起步较晚,但同时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刘教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我国这方面培训的情况:“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焊接工程师是由欧洲焊接协会来培训的。他们委托我国的焊接学会和焊接协会开展此项工作。”
我国的焊接工程师认证事业目前还刚起步。对于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前景,刘教授认为:焊接工程师这个事情做好了将来非常有前途。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和国际接轨,而1999年教育部对大学本科专业改革后,焊接专业被取消了。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单位急需焊接工程师,因此开展焊接工程师培训迫在眉睫。
我国现在仅有哈尔滨、上海、南昌等几个城市有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刘教授说,如果有可能,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希望能够实现焊接工程师的培训项目,为各企业输送高水平的专业焊接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