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年毕业工作在东方机床厂,切割机行业里做了十几年了。当时梅塞尔合资公司和东方95年在昆山建厂,在97年的时候我进入梅塞尔(昆山)公司,做的是国内区域性销售这块,我是2005年离开梅塞尔。我始终认为梅塞尔在国内切割机市场做的是最好的。”崔晟简洁的介绍着自己,同时给曾经效力过的梅塞尔很高的评价。
“我离开梅塞尔,一是因为确实想做点事 ;二是德国方面不愿扩大再生产,欧洲人做事比较谨慎,梅塞尔的产品70% 出口,所以梅塞尔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小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就算产品的品牌再大、再好,谈一个单子就交货期问题要耗上3-4个月,很多客户是很难接受的,而且价格贵也是主因,梅塞尔毕竟是品牌的产品,和国内一些产品打价格战,他是打不过的,所以在价格上就处于劣势。当时公司给我们的指标比较高,每年都是上千万,迫于种种因素,觉得挺压抑的。我是在97年认识金总的,那时候威达的公司不大,但是金总的为人和威达这个团队所具备的团队精神,让我敬佩。不是说谁给的待遇高就去谁的公司干,我们更看重这个团队的精神和未来。实际上公司在发展中,内部肯定是有分歧的,但是分歧并不影响他们整体的合作,这一点很重要。然后一拍即合,我就加盟威达了。那时候梅塞尔陆陆续续出来了不少人,有作技术的也有作市场销售的,我们相互比较熟悉的一些人慢慢就都加盟到威达了。”
定位 在我国,切割行业算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尤其近十几年非常迅速,但是并不规范。我国的高端市场几乎被梅塞尔、伊萨和小池瓜分了;我们的定位是整个中高端市场;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争夺中低端市场,但是低端市场上的价格战打得很激烈,很痛苦。我刚做切割机的时候,一套设备要几十万,品牌好点的要百八十万,但是现在呢,十几万的设备都有,所以说这个市场很混乱。” “想作高端市场,必须要有研发这块,大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就暂且放弃高端市场;还有就是产品是卖出去了,价格特别的低,质量也是特别的差,售后服务又跟不上,在短期内也许会有很大的销售量,但是一般不会有回头客。一个企业是随着他的发展壮大,自身的层次就要提高,他提高了也就自然不会再买你的低端设备,如果一直走低端的路线,市场会萎缩,而且产品没有信誉度。所以现在我们定位在中端。”
两种文化背景的交融 “在威达集团里,我们苏州这边的人和成都威达过来的人磨合的状态还不错,毕竟是从两种地域、两个背景文化的前提下走到一起来的。威达的发展虽然挺快,但正因为快,也有些固有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碰撞起来还是有火花的,不过我们终究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特别强,而且老威达人的那种敬业精神、那种做市场的力度和执著,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应该说我们是相互影响着。比如说,老威达人做事情的力度非常强,在管理上就跟我们有些差异,条条框框的很少,个人的能动性发挥比较充分;这点和我们这些在外资公司循规蹈矩惯了的人区别还真的很大。总之,我们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团队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真的很感谢威达集团的代理商等伙伴。在起步阶段,我们没有什么市场,毕竟威达是焊机品牌而不是切割机品牌,从前期的销售来讲,代理店和各地的分公司对苏州公司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他们先不谈苏州公司能不能给他们什么利益,更多的是出于支持苏州威达,先把事做下来再说。如果没有威达的销售网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去年几千万的销售额的,当时从梅塞尔出来很多人,也有自己开公司的,有去别的公司的,但是业绩都没有我们这么好。”
“新的一年,各种条件都在好转,我们今年还拿到了美国海宝的直接代理权 ,在竞争力方面我们就又多了一个条件。”
威达的团队精神
“当时有个比较大的客户,买了威达不少焊接装备,对威达的印象不错,但对威达的切割设备就是不放心,我们苏州威达毕竟是新建的企业,很多用户都对我们有怀疑,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信誉度的问题,这个客户又不像私营企业图便宜,当时他基本上就和伊萨签了订单了,在价格上我印象中他们是48万我们是42万,但是6万的差价对于一个国营大厂来说,是不在乎这个的。这时候金总作了一个我们都不敢去做的决定,这台机器先让客户去用,几十万的设备如果做砸了是很难看的,毕竟不是一台焊机,说拉走就拉走;结果到用户那里调制完毕很满意,回来就又买了我们三台。而且这个客户在行业里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威达的产品也就从此有了一定的信誉。到现在这个厂子所有的设备都买威达的。这件事上,一是金总的果断与魄力,一个就是总公司以及总公司的营销网络对苏州威达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苏州威达想要达到今天这么一个业绩真得很难。”
苏州威达是个年轻的企业,他没有沉重的历史却有广阔的前景,在这里,威达人像一家人一样的同吃同住,虽然有摩擦也有碰撞,但是更多的是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威达人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威达的成长是他们从陌生到认识的过程,威达的壮大让他们从认识到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