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下萨克森(德国)职工国际焊接对抗赛选拔赛于2008年4月23日在首钢高级技工学校举行。主办和承办此次活动的中德双方单位共20余人出席了选拔赛。针对这一国际对抗赛的宗旨和目的,我站有幸采访了大赛的发起人和唯一协办方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振英博士。
刘振英博士于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研究员,同时也是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举办焊接大赛的意义
作为一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什么会想到要发起这么一个公益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呢?刘博士坦陈缘由:
首先,竞赛促进发展。与现代工业发展强国——德国在焊接技术和技能方面的交流,将带动中国焊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的机械工业也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而焊接作为基础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工艺方法,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焊接过程中的技术、工艺、材料、环保、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德国是世界工业发展的领先者,其焊接技术水平堪称国际水平的代表。与德国优秀的焊接选手进行焊接技能对抗赛将是促进中德交流和学习的一个良好契机。所以大赛的目的之一就是搭建高技能人才的国际交流平台,并通过活动来检验我国焊接水平与国际焊接水平的差距。
其次,通过大赛来促进中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研发。这是刘博士发起国际焊工技能对抗赛的一个重要动机。
社会上多年来流行着这么一个观念: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当今社会,标准已经成为每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谁的产品标准被世界所认同,谁就能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潮流。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标准”常常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和壁垒。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德国的制造业勿庸置疑名列前茅,因此德国也是个出标准的国家。我国,当然也包括其它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多制造业的标准都是从德国的标准演变而来。因此,与国际的接轨必然涉及到标准的接轨,涉及到执行统一的标准,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的问题。
所以,我们发起和组织一个国际性的焊接比赛,就是旨在通过比赛逐步熟悉国际标准,逐渐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之中,以此获得与国际工业巨头同等的话语权,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能成功地同德国优秀焊工进行焊接技术比赛,表明我国的焊接水平正在与国际接轨,也可以向世界各国证明中国的焊接水平接近或者已经达到了相关国际标准的水平。
其三,检验焊接技能,推动国内焊工技能培训的发展。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使得作为基础行业的焊接受到冷落。但是就像国家重点工程——奥运“鸟巢”项目的建设一样,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仍然离不开焊接技术,仍然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焊接技能人才。今后社会对焊工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对焊工的技能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推动我国焊接人才的培养也是此次大赛的目的之一。希望比赛能激发我国企业职工学习焊接技术热情和积极性,带动国内焊工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对整个焊接界将是一种鼓励,一种推动。
首办大赛,克服重重困难
说到此次中德焊接竞赛的前期筹备,刘博士笑言,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举动。他说,此次比赛是一个“试验田”,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一步一步推动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在大赛的筹备中有很多技术问题、比赛标准的问题、语言交流的问题,等等。这些需要逐一解决。这次比赛也许不是很完美,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更好地举办下届比赛做铺垫。
为举办这一公益活动,作为发起方的北京嘉克公司在两年以前就开始酝酿筹备。虽然赛事规模有限,但毕竟是国际活动,且为首次主办,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比如相关手续的办理、各方关系的协调等等。“批文上个月才下来,双方真正用来准备比赛的时间仅为一个月,不仅组织方时间很紧,参赛选手们也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刘博士说:“好在北京市总工会和德国下萨克森金属焊接协会等各方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对大赛的顺利开展很有信心。”
举办公益活动是企业在尽社会责任
此次大赛,嘉克公司完全是将其作为一个公益活动来办的,是在利用刘博士和嘉克公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尽一份社会责任,是为行业的发展搭建更精彩的舞台。正如刘博士所言,如果单算经济账,这两年嘉克公司为举办本次比赛而与各方进行沟通与联系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为了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嘉克公司义不容辞。
在国内,由企业来组织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技术赛事并不多见,但在欧洲发达国家,这却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刘博士说:“社会进步带动行业进步,行业进步又推动企业发展。反过来,企业也应为社会尽责。企业不应该只是一个纯盈利性的组织,它有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行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当它已经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