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拥有众多高层次的人才和完备的实验设施,而且了解最新的国际科技动态,是培育“专利技术”的肥沃土壤。在我国,约有80%的专利产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不到10%,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由于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急需高新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却举步维艰。
高校和企业,一个有专利但无处推广,一个期盼着高新技术却无从获取,如何解决专利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国外企业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建立诸如专利服务机构这样的技术经纪人去构架专利与市场的桥梁,从而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率。
搭建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利于高校研发,该如何实现这一有效链接呢?夹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平台,又该如何运作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正在尝试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连接专利技术平台与服务平台的上海东升焊接集团总裁胡成平先生。
搭建市场需求平台
在我国,高校科研部门先产出专利,再由专利去“寻找”市场,往往四处碰壁,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转化。同时部分高校专利申请无视市场导向,重量不重质,水分颇多。由于产学研联盟不紧密、高校与技术交易机构的联系不密切和专利成果评估、交易平台的欠缺,制约了专利成果的转让步伐。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5年发布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显示,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18137项,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专利实施量占授权量的22.8%。其中,77.2%的高校专利没有产业化。
胡总说,专利的申请量在逐年升高,专利的转化实施率却一直比较低,这一升一降警示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不仅要抓专利申请量,更要抓专利产业化。因此,眼前急需做的是加快专利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让权威的“科技掮客”为专利成果估价、“做媒”。
针对这一状况,可以说高阳路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正当其时。高校没有中介机构,技术生成之后没有市场;而企业要走出国门,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具备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对我来说,我只是在做他们的经纪人,当技术的红娘。”
延伸产品定位高端
研发中心入驻市区高阳路,这是让很多人疑惑不解的问题。东升的工厂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又为何会将研发中心落地高阳路呢?胡总给出了明确的说法。
“高阳路技术研发中心基本上是脱离工厂的模式。因为工厂是固化模式,包括采购、生产、技术等等,以后想在这方面再成长就比较难。如果不脱离固化模式,好的东西成长就会很难。”高阳路要向国际化品牌靠拢,也必须脱离原来固有的企业文化,从研发模式与定位的变化,都开始向高标准看齐,从而保证产品的高标准定位。
在胡总看来,中国的民营企业想要达到国际化的品牌标准,就必须把目标定好,直指自己的核心产品。要跟日本、美国、德国的公司竞争,产品必须有技术含量,有产品技术优势,有中国特色,有技术服务支持及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投入,最后做出来的产品才不一样。这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所在,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去创造。模仿出来的东西是技术永远落后的,也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胡总说虹囗区高阳路是东升的根据地。“研发中心建在高阳路的定位是什么?我们的人去做什么事?就是服务。比如说指定某个人开发某种东西,团队就是他负责,高阳路的研发中心就为他服务。从采购到最后成为产品的过程,可以多元化,可以找不同的人来做事。比如设备与焊接的配套,还有其他高校可以跟我们合作的项目。这个部门是技术服务中心,帮助你达到你的要求,它脱离传统的工厂行为。以往,中国企业内部搞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周期长、问题多,我们现在就要做到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专利销售多法可行
俗话说,有买才有卖。研发中心新开发出的产品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市场,校企合作平台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吗?胡总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目前,有三件事情可以做,第一件事就是专利可以国内国外销售,通过我们的平台向各行业推广,推广以后能赚15%到20%的中介费。我们把它转卖出去得到回报;第二件事,技术可以通过我们的技术平台进行消化,把他的技术进行实验,把技术转化为产品,成熟以后就可以转让给企业,还可以跟企业签合同,保证技术可以落地,通过技术来接口,使产品得到应用;第三件事就是可以给公司生产单位搭建平台,把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使产、销一体化。”
高阳路设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此举是拿破仑的滑铁卢还是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虔诚的祝福。祝愿胡总能够得偿所愿,祝愿启航的高阳路技术研发中心能够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也祝愿中国的校企合作能够从此异军突起。
编者按:上海东升焊接集团成立高阳路技术研发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消息。这个校企科研合作交流平台,既是东升焊接集团的一个尝试,更是中国焊接企业的梦想。在“世界工厂”不再被人津津乐道,在“中国制造”成为热门话题后,焊接行业大量产品仍充斥于低端市场,这样的局面让人心痛。让人欣慰的是,一些觉醒的企业开始蠢蠢欲动,努力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以求获得属于自己的真正产品。高阳路技术研发中心的出现,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是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加强技术研发的方式,来和国外焊接企业对抗的一种方式。高阳路是焊接企业们的中国梦想,也是中国焊接企业建立起的第一道抗战前线上的防线战壕,它承载着中国所有焊接企业和焊接人的希望。我们希望这一条路能够警醒更多的国内焊接企业,尽快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不要像诸如国产手机那样被国外企业逼得节节败退,最终不要说是国际化,就连自己的地盘也保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