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电华强迁往新址后,建筑总面积达35000㎡,其中厂房面积23000㎡,办公楼5000㎡,生活楼7000㎡。目前,北京中电华强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制造出第一条船舶平面分段流水线,且整条生产线的设备已出口到菲律宾。中电华强这颗新星,正在崛起!
据悉,目前我国船舶行业的全自动焊接、切割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造船企业。一方面我国没有人花精力财力自行研发这些设备,另一方面又不具备大量购买昂贵进口设备的经济实力,国内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处于受制于人的两难境地。
日前,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国内第一条船舶平面分段流水线,为船舶行业的自动化焊接、切割设备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以品牌引领市场 以品质取信客户 以成就回报社会”,中电华强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
企业发展,找准市场是关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把握好市场机遇,抓住市场的经济周期,才能够带动企业发展。跟所有的企业一样,北京中电华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然而,有些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有些企业却在这个大环境中萎缩了,这与企业决策者对市场的把握息息相关。
唐总说,中电华强的发展,有其共性的地方,但是也有独特之处。“中电华强在大方向的把握上,在产品的选择,包括行业的选择上,对市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中电华强走在行业的前列,急用户之所急,供用户之所需,我们用产品填补了客户生产所需的空白点。客户急需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生产,而其它厂家可能还没很好的把握这个市场空间。”
他举例说,国内外的很多厂家在生产管道焊机时,有两个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一个是打底自动焊,另一个就是管道在焊接过程中旋转的稳定性,即工件回转的稳定性问题。中电华强涉足管道焊行业生产后,发现这个行业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突破这两个技术难关,于是组织研发力量重点攻关,在众多资深工程师共同努力下,成功解决了这两个技术难题,从而使得中电华强的产品与其它公司同类产品相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而体现出产品在技术上的差异性,由此赢得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差异性。
正是因为把握了产品的市场差异性,中电华强在发展过程中,即使没有强大的市场营销队伍,却做到了“两三个人完成了其他公司几十甚至上百人完成的业绩”。 唐总说:“因为技术的差异性,我们做到了用产品引导客户,让客户找我们,而不是我们找客户。”
企业建设,包容心理不可缺
企业建设,说白了其实就是团队建设,企业包容性和员工认同感的建设。在唐总看来,中国很多企业往往历经快速发展后却呈现颓势,其根本原因是团队建设出了问题,人才培养不够。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核心团队,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唐总说,中电华强凝聚了这样一支团队:从机械、电器、焊接到液压,从营销、项目管理、生产组织到安装调试,从博士到农民工,各个专业、项目流程中各个领域以及各种层次的人才高低搭配,不同专业人才密切配合,构成了中电华强强大有力高效运作的研发服务团队;而“正是因为中电华强抱着包容的心理来接纳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才能让所有的华强人都能在这里工作,促进了华强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大。”
“做企业,人员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唐总认为,研发的三大要素是第一立项准确,第二有人做,第三有钱做,而其中人是最难以把握的。“研发是多专业多学科的,企业能不能有一种包容的心理,让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人为这个企业生存,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是很重要的。很多企业最没有解决好的就是有人做的问题。如果企业没有持久的包容性,就会有人跳槽。”唐总告诉我们,中电华强发展8年,关键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跳出去过。
企业生产,工程配套为主打
国内自动焊设备生产厂家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生产埋弧焊小车、专机等单一设备的企业,第二种就是做工程配套,也就是生产线上的一条龙服务。唐总说,中电华强从四五年前就开始做生产线,以此带动生产的发展。
中电华强曾经提出两个转移:第一,从单机设备的提供向焊接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转移,第二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的转移。生产策略的转变带来了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中电华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工程要求企业有配套的能力、研发的能力、支撑的能力。
唐总告诉我们,截至目前,中电华强的两个转移均已成功实现:今年中电华强的工程性的项目占整个工程量百分之八九十,单一的项目已经很少;而目前中电华强在国内设有8个办事处,国外设有5个办事处,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各占一半。
在唐总的话语中,他强调得最多的是“研发”。他说,企业的盈利可以分成今年、明年和后年三大块,而研发就是后年的利润来源。如果现在不去投入的话,后年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中电华强后来居上、企业蒸蒸日上的根本点。
谈到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唐总坦言,危机也是机遇。这个时候很多原材料在降价,对有点实力的企业来说,正是改良装备储备,挖掘各种潜力的大好时机。企业在危机中储备一些产能基础,甚至兼并一些面临倒闭危机、却又有一些优良资产的小企业,等危机过去的时候,企业自身已经具备了更高效的产能,面临新的竞争,肯定就会好过得多……
我们相信,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一个注重科研创新的企业,应该会后劲更足,也应该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