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警示
一个小故事,通过“民间传说”的方式展开:
侯经理在出任总经理之前,工作兢兢业业,与群众的关系还算融洽,销售方面更是一把好手。在受命筹组分公司的时刻,自然少不了对部下骨干分子挨个许诺:放心,公司肯定赚钱!大家受到鼓舞,高高兴兴地回家拿钱入伙。除发起人侯经理占股40%以外,七八个骨干人员筹集了60%的资本金。
在侯经理的英明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业务发展如火如荼。“公司赚钱”的目标注定要达成了。侯经理的做事风格随之日新月异,“老板”的派头也很快打磨成型。
从此以后侯经理每次出门都会打电话通知对面的小卖部:拿五条中华、三条苏烟、一箱五粮液。
遇到客户开业、结婚、生子等情况,侯经理常常会送上五千或一万的贺礼。
碰到满意的酒店、宾馆、洗浴中心等,侯经理免不了当场就办个五千、一万或更高的贵宾卡。
侯经理成了附近奔驰、宝马专卖店的常客。顶配C300成了他的“梦中情人”,就等下帖求婚。
侯经理隔三岔五就要去给客户送“辛苦费”,几千到几万不等。回来写个白条就了事。出纳小柴是侯经理的“姨妹”别号“财儿”。早晨上班,侯经理自己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碧螺春,神躺在大班椅上,叫来“财儿”,随手取桌上的信笺,写上“某月某日送胡总辛苦费一万八”递给财儿“报销”。财儿出门又回,汇报说保险柜里钱不够,要去趟银行。侯经理叮嘱小柴“索性取五万五”,后天还要给赖总三万。
一次手下“SB青年”小周碰上一单,前后谈了半月竟然成了。小周洋洋得意地把合同草稿拿给侯经理“审看”盖章。侯经理一看合同,勃然大怒:“西藏环球国际有限公司,合同总额180万,这么大的公司、这么大的单子为什么不提前汇报?对方“李总”你见过吗?对方有什么要求你知道吗?”当晚侯经理带着合同和公章去了拉萨。四天后侯经理向全体股东宣布:成了——千辛万苦,搞定“李总”!完事后给15万“辛苦费”。唯有小周闷闷不乐:原本不花钱就成了,多此一举。有好事者私下劝解小周:下次如果碰上大单,别忘了让侯总去“运作”,断人财路的事万万做不得。
年终分红的时候,望着会议桌上摆放的少量几叠现金,股东们纷纷质疑。侯经理发言说:“一年来公司毛利润560万,各项费用460万,未支付的费用还有80万,现在桌上是纯利润20万,由全体股东分享。我本应拿8万,发扬风格学雷锋,与大家同甘共苦,只拿二万。”
结果可想而知,公司立马分崩离析。人们普遍的评价是:侯总一年“赚”了差不多十年的钱。又据未经证实的传说,侯总的座驾红色“马6”,在公司成立半年左右的时候,因为酒驾在高速公路上撞桥报废。侯总不动声色,次日跑到4S店买了一模一样的车,挂上原车牌。后来当有人由衷赞叹“马6”杰出的性能和品质的时候,侯总还煞有介事大谈车辆保养的心得体会。
……
前总理朱镕基以反对繁文琐节和吹牛拍马著称,为官以来极少为他人题词。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朱总理破例奉献了他的墨宝:“不做假账”!这四个字,本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执业要求,用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题词,振聋发聩,也引人深思。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除去为员工谋福利和为社会做贡献等附属特性,本质上它是为全体股东赚钱的工具。有限公司的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本应把公司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处处增收节支。事实证明,如果大股东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浪费或贪腐,往往是因为私心膨胀,企图损人肥己。利益的诱惑常常会使正常的人格发生异化,最终让朋友反目、亲人成仇。我在筹组公司的过程中,每每回味起历史的经验教训,深感有效预防和监督的重要性。为了时时提醒自己和旁人,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们共同富裕,我决定在办公室墙上挂出一副牌匾——不许贪污!
是的,它比不上“天道酬勤”的自我激励,比不上“难得糊涂”的审慎中庸,比不上“大江东去”的豪迈儒雅。但它是私营部门全体利益所有者共同的合作信仰和道德底线,无情地警示着看见牌匾的人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民间传说部分纯属虚构,勿对号入座。)
2012-6-17郑州
(八十五)报恩
“一个人做点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不做好事。”五一黄金周之前,我接到老友陈威打来的电话,耳边响起“伟人”的教导。
陈威已经是第三次邀请我去玩,他就在离北京不远的承德。我因为在承德没有什么业务,外加上不喜好旅游,至今也没去过。陈威以责备的口气说:“我到承德混了八年,你为什么不来玩。不谈我的条件怎样,管你在宾馆大吃大喝一星期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我以五一期间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为由婉拒了。
陈威是我的初中校友,比我大二岁、高一个年级。一天我在放学路上跟街上的小混混打架,幸得陈威出手相救。随后我知道陈威母亲的娘家跟我母亲的娘家是同一个村子,可能是这个原因,陈威才“见义勇为”帮了我。我对陈威的敬重由此产生。一度称他“表哥”。“表哥”仪表堂堂、有电视剧《霍元甲》里陈真的伟岸形象和侠肝义胆。有表哥罩着,我的初中时代无忧无虑。陈威在初中毕业后当了农民,我改了名字离家上学。彼此交往就淡薄了。
我上大学后的寒假回家,闲聊时听家人说起陈威,已经因为盗窃猪和鱼被判刑三年。我本想说应该帮帮他,但无从帮起,又怕引起家人不快,没敢说出来。末了父亲倒是随口表扬了陈威对他的父母很孝顺以及为人仗义行侠的优点,使我在惆怅之余略感慰藉。
我毕业工作之后,再次听到陈威的消息:出狱半年多,因为想开个餐馆,就到别的餐馆去偷窃锅碗瓢盆炉灶等用具,又被抓了。原本要判一年,由于有前科且没改造好,需要把前刑“复习”一遍,加重处罚判了四年。对于“穷人的专利权”,我很震惊,很想去看看他。以我当时不足百元的月薪,恐怕连路费都不够,只好作罢。其后我于1993年到了北京。当我第一次领取七十多张、七百多元工资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花掉,急的团团转。北京的物价正处于历史的低位:鸡蛋一块五、牛肉二块四、猪肉二块、西瓜八分。最后还是我的伟大的善良的老婆提醒了我。她说:你过去欠谁的钱,欠谁的情,不管多少,人家毕竟帮过你,都应该加倍偿还。
我立即想起陈威,他正在监狱受苦受罪。我不欠他的钱,但我知道钱对他一定非常非常重要。于是决定给他寄点钱去。老婆说:寄六十元吧,是你过去半月的工资,对得起他了。我还连夜写了一封信叫他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因为听说给犯人的信都要经过领导检查,没敢多写。在邮局我才想起没有地址,急中生智,干脆写上“湖北省沙洋农场劳改犯陈威收”。怕被退回,落款的地址姓名写得很详细。谢天谢地,后来知道信和钱居然都寄到了。
我亲眼见到陈威的时候,是在寄钱十年以后。陈威已是几个餐馆的老板,并带领乡亲一起发财致富奔小康,还当上了“同乡会”的头领。凡到承德的农民乡亲,只要是一个县的,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律免费吃住,有时间就帮忙干点洗碗搽桌子的活。在酒桌上陈威讲述了一个神秘的六十元改变命运的故事。监区队长把晒得漆黑一团的陈威从棉花地里叫到办公室。问:你有亲戚在北京吗?答:没有。问:你老家有没有姓江的亲戚或朋友?答:没有。问:你有没有亲戚可能考上大学或外出工作?答:没有。问:再想想,你过去的牢友里有没有姓江的?答:有一个,现在还关在三监区。队长最后说:看看这封信,如果你不认识写信的人,我们就把钱和信退回北京。……读完信,陈威百感交集、放声痛哭。仗着这区区六十元钱,经过连续“运作”,陈威得以调到监区食堂烧火做饭,发挥一技之长。因为表现好又被减刑一年半、提前出狱了。
陈威对我说:你那六十元,抵现在六万都不止。你需要用钱的时候,说一声。
隔了几年陈威又说:你那六十元,抵现在二十万都不止。
我一笑置之,深感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后记:学会感恩,记住别人的哪怕点滴的好。穷朋友比富朋友更宝贵。)
(2012-5-9、6-17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