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2013之二——文/郑州越达 江南
http://www.weld21.com 2013-03-08 15:28 文/郑州越达 江南


(八十九)武大


  “国立武汉大学”或者“学大汉武立国”,曾经是我心中最奢侈的梦。一座神秘的圣殿,伴着我从少年走到中年,仍会不时想起她。不过,它好在哪里,我并不清楚;至今我也没进去参观过,她的缤纷的樱花、山岚中错落有致的古旧建筑群。

  名牌大学有一项特权,他们会在高考前的三月份搞一次“自主招生考试”,把高中名校的优秀生提前收入囊中。以北大为领头羊的大学群谓之“北约”,还有一个“华约”,你懂的,不是“华沙条约国”,而是清华大学带着他的小弟们。既然抢人才,规则需要公平,他们会“不约而同”在同一天举行考试,以避免考生脚踏两只船。按照考试成绩,等六月高考后,给予加分奖励或降分录取。——以上我也是刚知道不久。

  元旦前后,当女儿跟我说她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问我报考哪所大学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她:“国立武汉大学”,你爹前半辈子的理想,去吧!生物系最好。我在武汉等你来。

  虽然,我知道女儿征求我的意见只是出于礼貌,或者想求得夸赞满足小小的虚荣心,我顶多就是一个“政协委员”的角色,但我仍然惊诧于她的答复,女儿斜眼看着我说:“我有那么差吗?”

  是大学不值钱了,还是理想不值钱了?我有瞬间的失落。女儿解释说,估计全年级没有一个人报考武大,它的录取线甚至低于平均分。没听见同学讨论过武大……我有一种自己喜欢的衣服被人当抹布、自己欣赏的女人被人当奴仆的感觉。

  一周后,女儿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学校得到了30个北大、40个清华的推荐名额。我在北大倒数几名。准备报考北大心理学、北大医学部本博连读。第三志愿,安慰你一下,武大生命学院。”

  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安慰,勉强证明我当初的“理想”没有那么廉价。我帮着女儿整理了各种资格证明文件,甚至亲自为她编写了给武大的自荐信。我想,上不成北大就上武大,也不错。

  半个月后,女儿阴阳怪气地告诉我:“北大,初审通过;北医,也过了;你那个什么武大,它竟然——拒绝了!不带这么玩的,让我成了班上的一个笑料。”

  我失望,美好的计划落空了。没想到失望来得这么早,人算不如天算。女儿注定不会在武汉、在我的视线里渡过她的大学时光,聚少离多的生活仍将继续。唯一的欣慰,武大果然不是吃素的。

                       
(2013-1-22武汉)

  
  
  
(九十)驾照

  
  在花钱就能买到驾照的年代,我并不认为它是必需的。当我认为它是必需的时候,花钱已经买不到了。驾驶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打好基础远比拿到资格重要。从去年年初拖到九月份去驾校交钱报名,我乐观地以为,就算中途有闪失,六个月时间差不多也该够了。

  果然够了,够上课学习交规,但远不够摸车,更不够考试。非武汉本市人员学习驾驶,先要办理居住证,即原“暂住证”的亲弟弟,免费的。这一办,就是三个多月。拿到居住证,才有资格去参加“体检”、取得学习资格。体检过后等候了一个多月,通知一个月后学习“交规”。就这个蜗牛速度,还是委托了熟人帮忙的结果。我简直怀疑驾校把学费拿去放高利贷了。熟人的熟人“秦老师”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都知道新交规出来后考驾照更难,去年报名的人井喷了,确实排不上号,春节前后你选个周末先学交规吧。我告诉秦老师:我已经快忘了学交规这事,腊月三十或者初一都行。最后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的同事小虎,为了跟我做一次“同班同学”,去年一起交费报了名。他比我幸运,居然有一张暂住证,免了三个月的等待。眼看就要成为我的“师兄”,“悲剧”发生了,在他学完交规的第二天,驾校通知他,那个证过期了,得重办。小虎很沮丧:师兄变师弟了。我安慰他说:未必,不出意料的话,毕业时还会是同班同学。

  急切过后,等待会使人麻木。在没报名之前,我曾经捡到一本教程,学习过一段时间,模拟考试已勉强能及格。后来也摸过车,反复练习了起步停车、加减档、倒车入位等基本方法。有什么用呢?有些教练认为,自学的基础有害无益,从零起步才是正道。老司机往往不能通过驾校的考试,也证明“经验”是驾考的“负能量”。学驾照与学开车,是两码事。

  漫长的等待,已经让我的学车的热情慢慢消散。除此,还源于一种悄然流行的说法:拿到驾照后最好一年不开车,以便躲过实习期的严刑峻法。法律规定:实习期间因违章被扣满12分,吊销驾照重考。一个新驾驶员,如果短暂昏头或者足够倒霉的话,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无惊无险地葬送自己千辛万苦取得的驾照:只需违章右转一下,然后在下一个路口迎着黄灯开过去。被恶作剧的小广告糊住车牌的一角,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今晚科目一模拟考试99分,创历史最好成绩。特此纪念。)

                            
(2013-3-1武汉)

                            
                            
(九十一)谣言


  2012年8月,我参加了某央企的招标。前期做了不少沟通和工作,投标价格也做了较大调整,以体现所谓“诚意”。意外发生在投标当天,我早早地来到招标公司登记报到,我的经销商竟然因为塞车迟到了五分钟。由于投标书没有在规定的时间交上,几经周折,最后还是被取消了投标资格。如果不取消资格,对于遵守规则的其他投标人,确实显得不公平。于是我认了,没有责怪经销商和经办人,毕竟是意外情况。

  两天后,我接到同事的电话,拐弯抹角地探寻投标的“真相”。并且在“无意中”透漏,有一个竞争公司,给我的老板打电话,声称我是在为他服务,才故意迟到废标。

  “什么真相?就是迟到了,被取消资格。不要听信谣言,那是反间计。” 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同事。实际上,我在废标后五分钟就通知了老板,表示遗憾和歉意。老板也理解和劝慰了一番。

  如果真的故意废标,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涉及到对公司的忠诚,事关人品和职业道德。如果老板没有相信谣言,就不会托人打电话问我。至少,老板也是半信半疑的。

  在愤慨之余,我画蛇添足地干了一件事。请经销商打电话亲自解释废标的原委,以洗清我的责任和嫌疑。老板假装糊涂,反问经销商:“这事我早就知道,我没怀疑什么,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于是我给老板发了一个短信:“废标引起的谣言,如果你信,我即刻辞职。如果你不信,就当没发生,都不要再提了。我懒得解释什么。”后来证实,那的确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恶毒的谣言。我相信老板也该放心了。

  ——总结,在商场的竞争中,谣言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尽管缺德和低劣。谣言在短时间内能有效打击竞争对手,造成竞争对手内部的猜忌、怠工、离心离德,从而削弱员工的能动性、降低公司的凝聚力、败坏公司文化。

  既是教训,也是经验。有一天,当我也是“老板”的时候,我会有原则地处理类似的情况。轻信谣言,只会给自己造成被动和损失。面对没有任何根据的谣言,首先要信任自己的员工,对员工放心是基于自信。等有了确凿证据,判别了事实真相,再做决断也不迟。

                        
(2013-2-14武汉)

页面说明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同意严禁转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人在旅途2013之三——文/郑州越达 江南(04-01)
·人在旅途2013之一——文/郑州越达 江南 (02-20)
·人在旅途2012之五——文/郑州越达 江南(图)(06-21)
·人在旅途2012之四——文/郑州越达 江南(图)(06-12)
·人在旅途2012之三 —文/郑州越达 江南(图)(06-07)
·人在旅途2012之二 —文/郑州越达 江南(图)(05-21)
·人在旅途2012之一 —文/郑州越达 江南(图)(05-04)
·人在旅途2011之三十四—文/郑州越达副总 江南(06-14)
·人在旅途2011之三十三—文/郑州越达市场总监 江南(图)(01-13)
·人在旅途2010之三十二—文/郑州越达市场总监 江南(图)(01-04)
会员动态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