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世界在发展 环境在变化 科技在进步 电磁感应加热势必会取代传统的火焰加热及陶瓷片加热; 下面是对感应加热电源内部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晶体管的讲解
培训题目:半导体基础知识——晶体管 主讲人:研发部高级工程师 刘博士
半导体元器件的发展 1947年 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体管 1958年 集成电路 1969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5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科学家预测,集成度还将按10倍/6年的速度增长,到2015或2020年达到饱和。 值得纪念的几位科学家! 第一只晶体管的发明者(by John Bardeen , William Schockley and Walter Brattain in Bell Lab)他们在1947年11月底发明了晶体管,并在12月16日正式宣布“晶体管”诞生。195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因所做的超导研究于1972年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个集成电路及其发明者( Jack Kilby from TI )1958年9月12日,在德州仪器公司的实验室里,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42年以后, 200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ρ<10-4Ω·cm 绝缘体:ρ>109Ω·cm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用的元素半导体材料有硅Si和锗Ge,此外,还有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等。 2. 半导体的晶体结构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是由其原子结构决定的,就元素半导体硅和锗而言,其原子序数分别为14和32,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价电子)数均为4。 3.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化学成分纯净、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它在物理结构上呈单晶体形态。 本征激发(热激发)受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半导体共价键中的价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现象,称之为本征激发(热激发)
图1.1.2 本征激发示意图 空穴:共价键中的空位。 电子空穴对:由本征激发(热激发)而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 载流子:能够参与导电的带电粒子。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移动 如图1.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空穴可以看成是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和自由电子一样,可以在晶体中自由移动,在外加电场下,形成定向运动,从而产生电流。所以,在半导体中具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图1.1.3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 4.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根据参杂元素的性质,杂质半导体分为P型(空穴型)半导体和N型(电子型)半导体。由于参杂的影响,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的改变。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三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常用的三价元素的杂质有硼、铟等。 受主杂质:因为三价元素的杂质在半导体中能够接受电子,故称之为受主杂质或P型杂质。 多子与少子:P型半导体在产生空穴的同时,并不产生新的自由电子,所以控制参杂的浓度,便可控制空穴的数量。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的浓度,称之为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而自由电子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五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常用的五价元素的杂质有磷、砷和锑等。 施主杂质:因为五价元素的杂质在半导体中能够产生多余的电子,故称之为施主杂质或N型杂质。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而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5. PN结 一.PN结的形成 在一块本征半导体上,在两侧通过扩散不同的杂质,分别形成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此时将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结合面叫做PN结。 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 正偏与反偏:当外加电压使PN结中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反之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1. PN结加正向电压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 PN结导通。 2. PN结加反向电压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PN结截止。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N结加正向电压(正偏)时导通;加反向电压(反偏)时截止的特性,称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三. PN结的反向击穿特性 反向击穿:当反向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加的现象称为反向击穿(电 击穿)。若不加限流措施,PN结将过热而损坏,此称为热击穿。电击穿是可逆的,而热击穿是不可逆的,应该避免。 反向击穿分为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两种类型。 雪崩击穿:当反向电压增加时,空间电荷区的电场随之增强,使通过空间电荷区的电子和空穴获得的能量增大,当它们与晶体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足够大的能量将导致碰撞电离。而新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同样会与晶体中的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再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形成载流子的倍增效应。当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这种情况就象发生雪崩一样,载流子增加得多而快,使反向电流急剧增加,于是导致了PN结的雪崩击穿。 齐纳击穿:齐纳击穿的机理与雪崩击穿不同。在较高的反向电压作用下,空间电荷区的电场变成强电场,有足够的能力破坏共价键,使束缚在共价键中的电子挣脱束缚而形成电子-空穴对,造成载流子数目的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了PN结的齐纳击穿。 四. PN结的电容效应 1. 势垒电容Cb PN结外加电压变化,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将随之变化,即耗尽层的电荷量随外加电压增加或减少,呈现出电容充放电的性质,其等效的电容称之为势垒电容Cb。当PN结加反向电压时, Cb明显随外加电压变化,利用该特性可以制成各种变容二极管。 2.扩散电容Cd PN结外加正向电压变化,扩散区的非平衡少子的数量将随之变化,扩散区内电荷的积累与释放过程,呈现出电容充放电的性质,其等效的电容称之为扩散电容Cd。 结电容Cj= Cb+ Cd 反偏时,势垒电容Cb为主;正偏时,扩散电容Cd为主。低频时忽略,只有频率较高时才考虑结电容的作用。 1.1 晶体三极管 1.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如图1.3.1所示。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结构特点: (1)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很低; (2)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和集电区的掺杂浓度; (3)集电结的结面积很大。 上述结构特点构成了晶体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 双极型晶体管的常见外形图如图1.3.2所示。
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晶体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对于NPN管, VC> VB> VE;对于PNP管, VE> VB> VC。 (2)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集电区:收集载流子;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参与导电,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或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适当的直流偏置电压。 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曲线 iB=f(vBE)½ vCE=const (2)输出特性曲线 iC=f(vCE)½ iB=const
图1.3.7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直流参数 (a)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EO)/IB≈IC / IB | vCE=const 5.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 (1)温度对ICBO 的影响 (a) ICBO是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平衡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 (b) 温度升高10oC,ICBO增加约一倍; (c) 硅管的ICBO 比锗管小得多,所以受温度的影响也小得多。 (2)温度对输入特性 的影响 温度升高1oC,VBE 减小约2~2.5mV,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若VBE 不变,则当温度升高时,iB将增大,正向特性将左移;反之亦然。 (3)温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温度升高,rIC增大,b 增大。温度每升高1oC , b 要增加 0.5% ~1.0% 6. 光电三极管 光电三极管依照光照的强度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其功能等效于一只光电二极管与一只晶体管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