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19“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之第六届机器人焊接国际大赛暨首届电弧熔丝机器人增材制造大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它是2019“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开篇,也是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刘新昌副司长、中国科学院潘际銮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宋天虎主席,中国焊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连胜,中国焊接协会及中国焊接学会资深领导吴毅雄、薛振奎、王麟书,越南焊接协会秘书长Mr. Hoa,中国焊接协会副理事长卢振洋、杨松、陈清阳、王鲁君,中国焊接协会副秘书长吴九澎,中国焊接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副理事长李宪政,香港金属焊接从业员协会理事长蔡亦彪,金砖工商理事会技能组组长刘振英博士等行业领袖出席开幕式或颁奖仪式,和众多嘉宾、选手、观众共同见证了大赛盛况。 参赛选手来自中车集团、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智谷焊接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等单位,越南焊接协会也推荐了本国“焊接国手”前来参赛。
金砖工商理事会技能组组长刘振英博士主持开幕式和颁奖仪式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刘新昌副司长出席颁奖典礼 金砖工商理事会技能组组长、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刘振英博士主持开幕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教授、中国焊接协会秘书长李连胜、欢颜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周荣兵分别致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教授致辞
中国焊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连胜 中国焊接协会秘书长李连胜在致辞中指出:机械化、工业化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的主旋律,机器人越来越主流,焊接行业更是如此。今天的机器人焊接比赛引领着焊接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焊接机器人编程操作、电弧熔丝机器人增材制造人才的培养,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焊接机器人的普及应用。他勉励选手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风貌,在焊接事业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教授的致辞指出,机器换人既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有力途径,也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迈向智能制造的必然要求。但是机器人焊接虽然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但是没有智力、不能思维,不具备焊接工艺知识,只能刻板的重复执行预先编好的程序,不能自主地进行过程优化,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足。所以目前机器人焊接还只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要想做到能够自主的进行过程优化,尚有一段路程要走。他还说,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是一种很好的应用推广和技术开发方式,使用机器人实现的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举行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大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前途。 宋天虎教授对焊接机器人国产品牌表达了期许,他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证明国产品牌不亚于欧美、韩日的品牌。他说:“我们要把这些品牌做大做强,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欢颜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独家赞助了所有比赛用成套焊接机器人,天津大桥焊材集团独家赞助了所有比赛用焊接材料。
“嘉克杯”机器人焊接国际大赛已连续举办六届,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参赛选手既懂机器人,又懂焊接,还要懂得如何匹配机器人的轨迹、姿态、速度、焊接参数以获得外观优美、质量合格的焊缝。
“嘉克杯”电弧熔丝机器人增材制造大赛是今年新增赛项。增材制造是一种从无到有、自下而上通过材料逐层累加的制造方法,这种方法使得过去因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成为可能,使得过去受到传统材料限制而无法实现的特殊性能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零件结构上、性能上的质的突破,因此具有茂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按照总成绩排名评出了本赛项的一、二、三等奖。
第六届机器人焊接国际大赛、首届电弧熔丝机器人增材制造大赛是“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开幕赛事。多年来,“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有效促进了各国技能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技能人才搭建了职业技能发展、工程能力培养和智能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 “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又是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的开幕赛事,该赛事是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重要成果设计,得到习主席在内的金砖五国最高领导人的认可。 自2017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创办以来,金砖理事会(中方)技能发展组以大赛为抓手,不断探索技能发展的新领域。2019年,大赛组委会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VR/AR虚拟现实、3D原型制作、逆向工程、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智能焊接、区块链、无人机、工业设计、工业4.0等赛项,以技能大赛这种特殊且高效的技能培训形式,推动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参赛选手、参赛企业、参赛院校、行业组织的技能发展和技术创新工作。 未来,金砖大赛仍将专注于“未来技能”、“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未来技能国际训练基地”及“技能护照计划”等项目的落地,打通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的技能发展、人文交流、软技能培训等环节,实现技能人才的流动、互动、互通,促进各国标准的协调统一,逐步实现赛事成果转化和推进国际化环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