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阳通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江苏 730900)颜平录 我国在1990年颁布的焊接滚轮架的行业标准(ZBJ/T33003-1990)中规定:主动滚轮的圆周速度应在6-60m/h范围内无级可调,速度波动量按不同的焊接工艺要求,要低于±5%±10%,滚轮转速应稳定、均匀,不允许有爬行现象。按GB150规定制造的筒体类工件在防轴向窜动滚轮架上进行焊接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允许工件的轴向窜动量为±3mm。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防止焊件轴向窜动焊接滚轮架,能将焊件的窜动量控制在±2mm以内。我国近年来也有个别工厂生产过防窜动滚轮架,但在实用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下面谈谈国内在此产品生产技术上的进展,经过实际检测,其综合指标已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实例:我公司于2002年5月份研制成功并交付云天化集团使用的40t防止轴向窜动滚轮架的实测数据如下: 主动滚轮的圆周速度 2.7-72m/h无极调速; 速度波动量按不同转速要求<±3%; 无爬行现象; 更换不同焊件并经过连续72h运行,焊件在整个运行期间窜动量为零。 1.焊件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 如果滚轮和焊件都是理想的圆柱体,且各滚轮尺寸一致,并且其转动轴线都在同一水平面内并与焊件轴线平行时,放在滚轮架上的焊件是不会产生轴向窜动的,这是理想情况。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焊件就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圆柱体。 曾有人说过:只要将主、从滚轮架在水平和轴向上的位置找好,固定下来,下次再用时就不会窜动了。但经过我们多次试验,这种方法时行不通的。即便是同一个焊件,此时调整后已不再窜动,但换个方向旋转或将该焊件吊起移动位置后再放到滚轮架上,该焊件又会窜动了,更不用说换另外一个焊件了。 国内一些工厂采用在焊件端头硬顶的办法,这种办法对设备和焊件都有损害,实属无奈。国外制作的防窜滚轮架,虽能满足要求,可惜价格较昂贵。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影响焊件做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滚轮各轴线与焊件轴线的平行度。因此,在制造和使用焊接滚轮架时,首先要尽量做到:①主、从滚轮架都位于同一中心线上。②各滚轮的轴线都在一个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③滚轮间距相等。 2.防窜机械执行机构 实际上,焊件在滚轮架上的轴向窜动,其焊件本身是在作螺旋运动,如能采取措施,把焊件的左旋及时地改为右旋或将右旋改为左旋,直至焊件不再作螺旋运动为止。 目前,已有三种执行机构可完成此任务: (1)顶升式执行机构 从动滚轮架地一侧滚轮可以做升降运动,使焊件轴线发生偏移,同时也使焊件自重产生地轴向分量发生变化。这种调节方式其优点是调节灵敏度较高,缺点是制造成本高,体积大。 (2)偏移式执行机构 从动滚轮架的两侧滚轮沿其垂直中心线可做同向偏移,以此改变滚轮与焊件的轴向摩擦分力。这种调节方式其优点是灵敏度高,但****的缺点是对滚轮的磨损太大。 (3)平移式执行机构 从动滚轮架的两侧滚轮可以同时垂直于焊件轴心线做水平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焊件轴心线以及调节滚轮轴线夹角的目的。这种调节方式其优点是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不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 3. 主动轮转速控制 要做到使焊件无级调速的平稳旋转,一般采用两种驱动方式:直流调速和交流变频调速。由于直流调速存在着故障率高且成本也高的缺陷,因而我们选择了交流变频调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吨位焊接滚轮架的需求。 为使焊接滚轮架的滚轮间距调节方便可靠,组合便利,我们建议采用主动轮单独驱动的设计方案,即每个主动轮单独利用一台电动机和减速机构驱动。但是,这里要注意解决好各主动轮的同步问题,在选用电动机和减速机结构上要尽量选用特性一致且经过实测的使用。在驱动方式上建议使用一套驱动源,各个主动轮电动机并联的方式。 4.纠偏系统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采用平移式执行机构最为简便、可靠,成本也最低,因而我们建议采用这种设计。 5.焊件轴向窜动的检测 我们的目的是要检测出焊件在轴线方向上的窜动位移,从原理上说,可以采取在焊件筒壁侧面检测方式和在焊件端面检测方式。筒壁侧面检测方式可以不受焊件端面误差的影响,但这种检测方式由于要去除筒壁的垂直旋转分量,再加上打滑、筒体表面粗糙、污物的影响,因此要制造出可靠的传感器来是不容易的。在焊件端面检测方式是目前贯用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凡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焊接焊件端面与其轴心线垂直方向上凹凸不平的影响,因此要求对焊件的受测端面进行加工。但对大型焊件来讲,这种加工要求的精度越高,其困难和费用也就越大。能否降低对端面加工的要求,就显得重要起来。比如,工艺要求焊件的轴向窜动量不大于±2mm,可是焊件的受测端面不平度却大于±2mm,在这种条件下能否做到防止焊件的轴向窜动是衡量防窜滚轮架是否实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6. 模糊控制 对于一个焊件,尤其对于一个大型焊件来说,要想确切地知道其检测端面相对于其轴心线地垂直度和不平度是比较困难地。硬性规定其端面加工误差不超过某值有时是不太现实地。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做到对不同的焊件都能达到防窜目的,甚至是零窜动,是关键之所在。 对于像防窜滚轮架这类控制系统来讲,在影响焊件轴向窜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于模糊控制这种手段来达到控制目的。模糊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方式,按照人的操作规则进行控制,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控制经验。模糊数学可以用来描述过程变量和控制作用量这类模糊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些模糊关系及每一时刻过程变量的检测值用模糊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该时刻的控制量。模糊化和精确控制是辨证的关系,计算机仿照人的思维进行模糊控制,而人的大脑重的控制经验是由模糊条件语句构成的模糊控制规则。因此,需要把输入信号由精确量转化为模糊量。模糊化首先把输入信号的采样值转化到相应论域上的一个点(量程变换),然后再把它转化为该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与模糊化相反,解模糊化过程就是将推理过程中得到的模糊控制作用转化为精确的控制量。 不过,对于受控焊件的检测端面误差大于防窜精度的控制系统来说,要实现焊件的防窜目的,仅用模糊控制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焊件的端面误差已经大于防窜精度的要求,由传感器送来的偏移量究竟是由于焊件端面的误差造成的,还是由于焊件的轴向窜动引起的,计算机仅从送来的信号上是无法区别的,况且不同焊件的误差尺寸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为此,在这里我们引入了自适应控制方法。 7.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具有修正本身特性参数以适应被控对象和扰动的动态特性变化的能力。在自适应系统中,我们采用的算法是“参数追踪算法”。即计算机对送来的信号进行自动追踪和预设动做阀值,这些参数在控制过程中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先让计算机记住焊件的端面形状,然后再分辨出真正的窜动量。这样以来问题就简单了,只要做到对窜动量进行控制而对端面误差不予理睬即可。顺着这一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我们就可以做到焊件在其轴向上的“零窜动”(经过对天化防窜滚轮架的实测,其被测筒体直径为1.8m,受测端面误差为5mm,合同要求窜动量小于±2mm,连续2h运转,轴向窜动为零)。自适应过程的时间长短视焊件端面误差而定,对于端面误差在5mm的焊件,大约15min后即可把窜动量限制在±2mm以内,大约经过0.5h后即可做到使焊件保持“零窜动”。 8.控制理论的实现 再好的控制理论如果无法再实际控制系统中实现,也仅是一种在学术上的探讨而已;如果要将它制造成工业产品,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我们是在可编程序器PLC上实现上述控制理论的。虽说PLC编程语句和相应的函数功能不够丰富,但从原理上说,只要具备记忆功能和判断功能,就能实现我们想要的控制算法。我们之所以选择PLC,就是因为PLC这一产品已适应于工业控制,况且它也具备计算机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摘自《机械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