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在曾国藩多年的官宦生涯里,有一句“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的座右铭。这句话不但帮助曾国藩最终成就了“神州第一幕府”,而且还成为他在日记和家书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曾国藩从军之初,“不妄保荐,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如1854年曾国藩带兵攻下武汉,仅保荐三百人,受奖人数仅占百分之三。而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欲求官职投曾不如投胡,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纷纷投奔胡林翼门下。开始,曾国藩还以为自己德不足以服众,后来放低姿态,广开言路,才发觉主要是自己保举太少,使人感到升发无望所至。回顾往事,亦甚感对不住李元度、甘晋等同自己患难与共的僚属,他们长期沉于下位,实与自己保举不力有关。其属下赵烈文进言说:“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假如诚实得不到发展的场所,将销声匿迹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又肯来为吾用吗?是以明君给人之欲,不失其意,责人之力,不求其情,故人人自以为得君,顶踵思效,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所以能收效也。”曾国藩揣摩再三,一变前志。从1856年起,开始效法胡林翼,大保幕僚,不再拘于旧例。并且对于因资历不符而遭议驳者,仍要力争。因此手下人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人人都有升迁之望。曾国藩门下日益兵多将广,他渐握实权,攻克南京,灭太平天国,成其“大业”。
读书明史辩是非。结合实际工作,无论是公司内部员工管理还是经销商管理都应该借鉴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这句话更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尽量满足别人的私心,再用众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业。
焊接行业中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确存在许多不对等,如生产企业一般都相对管理正规,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有自己的愿景,企业非常希望经销商能够理解厂家的伟大理想,并为了大家共同美好的明天而携手奋斗。但常常事与愿违。经销商一般规模相对较小。未必和厂家有一样层次的理想,可厂家的理想的实现确需要经销商的力量,厂家只能为了这个理想不计较利益甚至牺牲利益,却不能要求所有经销商都达到厂家的境界。厂家想实现一份社会责任,以此来获得****的满足感,可大多数经销商其实只想个人利益,并不具备所谓更高尚的情操,这很现实,经销商要赚钱才能发展,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经销商,不赚钱,就会“孩子哭,老婆闹!”赚钱没有什么错,厂家能做到有机的统一,给经销商所需要的,只要经销商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了厂家的理想,厂家想奉献的一份公心责任,厂家就是很成功的了。曾经总是抱怨,经销商缺少更高的责任心,没有公心,目光狭隘,只是关注自己的小的得失。其实是自己对经销商要求太高了。都是芸芸众生,是否有更高的理想和情操,取决于经销商企业规模,成长历程。但并不等于可以怪怨经销商没有这么超越自我利益的情操,能做到满足经销商需求的同时来实现理想,辩证统一的结合起来实现目标的企业才是真正能担负起责任的企业。
就个人来说,大家都是芸芸众生,都是平等的,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生来就有用的,如果有所谓的高尚理想情操的人,命运如果给你机会,应该好好珍惜,不要抱怨别人的自私,运用智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公的目的也是要私的力量来支持的,通过满足私心实现公之目的,再正常不过了。其实一个公的目标往往最终是为了每一个私利获得最合理的满足而设定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也是为了每个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吗?精英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牺牲一切,却无法要求所有的劳苦大众都义无反顾,牺牲自己的一切,普通人只想要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所以才要打土豪分田地,其实拿了田地不就不是无产阶级了吗?自己打倒自己呀?明明要打倒地主资产阶级包括小资产阶级,可是延安的边区政府却要实行三三制民主制,你不这么做,就没有人支持你,没有人支持你,就不会有政权,没有政权就无法实现这个人人平等,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因此经销商要生存,要发展,企业需考虑他们的基本要求。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述,经销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体,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经销商生存上的需求,经销商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要我们理解了经销商的需求及所处的层级,才能够有效的激励经销商,****的发挥经销商的主观能动性。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只有我们深刻理解了这句千古管理圣经的内涵,才能在公司内外管理中游刃有余,这是事物的规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改变。只有我们读懂经销商,理解经销商的“私”,使大家得到满足,得到发展,才可能最终成就我们企业伟大的理想。
|